马克思的结论。因为资本主义在全球的发展或扩张,只是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挥,资本主义还有一定的生产命力,并没有证明它的内在矛盾已经被克服了,不存在了。相反,它在当代的发展已经显露出众多否定自身的因素。这一点,只要看看全球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日益膨胀的军备竞赛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极力推行的新殖民主义、新霸权主义等等,就可明了。因此,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在全球的加剧,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必然成为新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成为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桎梏。 这样看,我们就不难理解邓小平的开放理论为什么要强调开放与条件的统一、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参与全球化与坚持社会主义的统一。问题的实质正在于对全球化趋势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看一时不看长远。从本质上讲,从长远看,就是邓小平所说的:“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15]从这一高度来理解邓小平的开放理论,理解我们对全球化的积极参与,其意义正在于,通过开放,中国发展起来了,经济进入世界前列,“这不但是给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经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参考文献】 ①②③④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卷第276、88、86、87、277页. ⑤⑥⑩[11][12][13][14][15][16].邓小平文选.[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卷第106、281、78、90、64、78、237、382、225页. ⑧⑨.邓小平思想年谱.[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