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政治论文政治学论文

上一页  [1] [2] [3] 


Tags:


   邓小平法治思想与中国政治发展      ★★★ 【字体: 】  
邓小平法治思想与中国政治发展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2:18:30   点击数:[]    

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要完成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那种“把领导人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2]这样一种完全违背法治精神的思想观念。更重要的是,必须建立一整套有效的制约权力运作的法律制度,逐步形成稳定、规范的宪政秩序。必须在宪法等有关法律文件中,对公民依法享有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基本权利作了明确的规定,防止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剥夺和侵害公民依法享有的基本人权;必须对各级政府的主要机构及其相互之间的权力配置,以及相应的权力边界,权力运作方式与程序作出严格界定,并在法律上确立一整套用权利约束权力,以及权力与权力相互制衡、约束的规则,为公民以及监督机构及时地发现和纠正某些权力机关及其成员的违法行为提供合法渠道,以确保施政者接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
3.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执法及执法监督的力度,树立法律的尊严。
首先,要严格依法办事,必须进一步全面提高全民族的法治意识。全体公民法治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法治秩序是否具有足够坚实的社会基础。尽管经过一二十年的普法教育,广大人民和各级干部的法治意识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从总体讲,依然严重滞后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许多干部不熟悉与职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习惯于按长官意志办事,法律至上的观念,以及守法、用法、护法的意识淡薄,以至违法行政的事例司空见惯。在普通民众当中,不知法律为何物,无法无天,肆意妄为,或者屈服于长官意志的淫威,合法权益受损时,企盼“包青天”,不知道、不习惯用法律捍卫自己权益的现象比比皆是。要建立稳定、规范的法治秩序,归根到底,要靠全社会成员树立现代法治观念,做到人人知法、守法,不仅学会用法律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主动地维护法律秩序。从而促使人们将外在的法律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法治信念,转化为个人内在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模式。
其次,要严格依法办事,就必须大力强化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为此就必须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和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努力创造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与此同时要努力加强整个执法队伍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一方面通过建立有效的执法激励机制,激发执法人员守法护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健全相应的执法责任机制,对那些执法犯法、徇私枉法,贪赃枉法,乃至“警匪一家”式的恶劣行径予以严惩,保护执法队伍的纯洁性。只有当法律秩序得到了有效的维护,法律的尊严得到普遍的确认,人们才能真正形成对法律的信任感,才会在个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积极主动地寻求法律的帮助;只有当人们切实地感受到法律是保障人们权益的有力武器时,他们才可能去主动地维护法律秩序。相反,如果人们对法律只有畏惧感,避之唯恐不及,法律就不能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尊严。
再次,要严格依法办事,还必须建立健全的执法监督机制。要充分发挥立法机关、检察机关对执法行为的监督职能,发挥新闻舆论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使之共同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执法监督网络,一个全民积极维护法治秩序的社会氛围,不断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各种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治秩序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在执法监督的制度安排上进行一系列创新,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主要依靠自我监督、上级部门监督,以及监督机构与执法机构、行政机构的权力严重不对称,以致许多监督流于形式的状况。
总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然带来我国政治制度的一系列变革,最终必将促使政治权力的运作方式和整个公共生活秩序的现代转型。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59,146,189,254-255,332,333,37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9,14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1.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现代意境之再思索

  • 下一篇文章:中国文化转型与邓小平理论的新突破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邓小平法治思想与中国政治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邓小平法治思想与中国政治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对政党“治理责任”机制失效的理性...
  • ››当代中国政府体系与政治研究法的现...
  • ››论毛泽东功过评价中的辩证关节
  • ››论毛泽东对确立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
  • ››论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主要内容...
  • ››探讨毛泽东“左”比右好的党性特色...
  • ››阻碍民主政治发展的几点思考
  • ››当前民主政治发展的几点思考
  • ››从海南岛战看兵棋推演
  • ››试论邓小平理论的社会主义观
  • ››邓小平法治思想与中国政治发展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