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如果不改革现行制度中这些弊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句空话。自五十年代后期以来党的思想路线之所以会被严重背离,“文化大革命”这场深重的灾难之所以会酿成,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邓小平同志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时,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间,不少人思想还很不解放,脑筋还没有开动起来,还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的状态。邓小平同志分析了这种状况后,认为其原因之一“是因为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党内确实存在权力过分集中的官僚主义。这种官僚主义常常以‘党的领导’、‘党的指示’、‘党的利益’、‘党的纪律’的面貌出现,这是真正的管、卡、压。许多重大问题往往是一两个人说了算,别人只能奉命行事。这样,大家就什么问题都用不着思考了”。由此,他明确提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解放思路,开动脑筋,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 为了切实保障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使他们有机会讲话,敢于讲真话,讲心理话,敢于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邓小平同志还提出要加强法制。在改革开放之初,他就指出:“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在“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下,过去我们只强调法制的专政作用和对敌斗争作用,而不讲或很少讲法制体现人民民主的作用。我们还常常把领导人说的话叫做“法”,把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叫做“违法”,依言不依法,依人不依法。这些做法和观念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些论述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关于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纲领性表述,说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的改革方向是从人治走向法治,努力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党的思想路线的贯彻执行一旦从制度上、法律上获得切实保障,就不会出现全局性的背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错误,即使发生失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能通过纠错机制而得到纠正。 综而述之,只要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完整准确地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现代意境,都能深入学习,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在党内造成一种有利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环境,建立鼓励和保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机制,那么我们相信,全党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将会大大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