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从经典作家社会主义基本观点出发来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是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基本立足点。这一方面有其必然性,即不这样做就难以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也使得“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教条主义有了盛行的土壤。这实际上隐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必须寻找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最佳结合点。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却又是必须做到的。 作为成长于第一代领导集体,又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则十分注意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因此立足于从中国实际出发来建设社会主义,从中国国情出发考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问题,应当说是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基本路径,坚持基本原理而又不唯原理,全面把握科学内涵而又突出重点,是邓小平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特色所在,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因为这一理论所依据和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而且表现在坚持的基本原则、强调的基本理论无不源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自然是这一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而邓小平理论所致力解决的问题则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在我们这个特定的国情下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正是在这样的充满理性睿智而又高度务实的思维路线支配下,才有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系统理论。因此,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的最佳结合点,这将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同样会实现历史性的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