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工业园区发展,如捷克目前共有工业园区60多个;匈牙利共有工业园区160个;马来西亚共有各类工业园区200多个。[4]世界上还有如俄罗斯、越南、埃及、朝鲜等国家均通过大力发展不同类型的开发区或特区,应对广度和深度日益推进的国际产业转移和资产重组。这要求我国经济开发区要不断增强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产品,提高产业集聚度和核心竞争力,强化经济的内生性和外商直接投资与当地经济的融合,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我国利用外资方式的重大调整影响到经济开区吸引外资的持续稳定 随着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外商投资不仅仅局限于加工制造业,越来越多的投资将涉足服务业、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新兴第三产业。另外,随着全球并购浪潮的兴起,外商投资方式逐步突破原先的新建投资方式,更多的投资将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得以实现,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融资方式日渐普遍。此外,近年来外商投资我国的独资化特征比较明显,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反垄断法》,这将对威胁到我国的产业和经济安全。经济开发区作为吸引利用外资的主战场,如何针对外资利用方式出现的新趋势,尽快制定相应的调整和应对性对策措施,保持利用外资规模的持续稳定增长,这是当前摆在经济开发区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国内区域竞争的加剧使得经济开发区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开发区主要是依靠一系列优惠政策逐步发展壮大的,形成了比较强的政策依赖性。随着入世后一系列与WT0规则不相符合的歧视性政策逐步取消,经济开发区之外的区域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在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等方面与经济开发区形成激烈竞争,经济开发区的竞争优势在一定意义上有所弱化。另外一方面,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开发区之间在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大多企业生产的产品仍处于价值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提高核心和整体竞争力,继续保持先进高效的体制优势,进一步发挥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辐射带动作用,这是决定经济开发区能否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四、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健康、稳定发展就必然要求出台具有相关法律的出台进行规范化定义。 政策的摆动对开发区的经济增长影响极大。目前,开发区依靠国家特殊政策支撑,这种特殊政策一旦实行,对投资者尤其是外商而言,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就成为吸引投资的关键。 (二)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该进行宏观调控,保留相关优惠政策。 如今,经济开发区作为窗口、示范作用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今后的角色更多的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载体,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国家通过对园区产业的引导实现宏观调控,相应的优惠政策作为调控手段应作适当的保留。 (三)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着眼于本身质量的提升,市场机制和由政府主导的即将实施的“退出机制” 将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质量改善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根据《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报告》的具体情况,对办得不好和不符合国务院要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黄牌” 警告,甚至撤销。这是对未来开发区的压力同时也是动力。 辉煌只属于过去,发展须着眼明天。得益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国家级开发区总体上呈现出更加健康喜人的发展态势。现在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重大任务。经济开发区作为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资源集约利用、对外开放和体制创新的重要区域和载体,承担着更加重要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1984年中国共产党大事记 [2]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中国开发区发展报告》,中国市场出版社,1989年版,第383385 [3]《彭森中国经济特区开发区年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4]《彭森中国开发区年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