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股权多元化改革,降低股权集中度,改变目前政企不分的状况。要积极推进国有股减持计划,采取股份转让、回购、股转债,包括已有的减持配售试点在内的多种方法,多渠道推动国有股减股;引导追逐利润的资本流向业绩好的公司,给内部管理混乱、业绩较差的公司以潜在的威胁,从而在证券市场上形成一种激励约束机制,使公司大小股东的目标均为追求公司股票市场价值最大化;尝试发展法人持股和机构持股模式,构造稳定的大股东,降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增加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产的成本,有效改变“一股独大”、“一股独霸”的不良局面。从根本上解决国有投资主体的“人格化”问题,改变国有股对企业控制的虚设,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得到逐步优化,制衡体系得到逐步完善,为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形成打下基础。 (二)提高债务融资比例,强化银行债权在公司“相机治理”机制中的作用 如前所述,与股权融资相比,债务融资在公司治理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率相对较低,还有举债融资的空间。因此,上市公司应积极利用债务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提高债务融资的比例,同时与加强债权人对公司的监督结合起来。所谓“相机性治理”,就是当企业有偿债能力时,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而债权人则只是合同收益的要求人。当偿债能力不足时,在破产机制的作用下,这两种权力便转移到债权人手中。与股东控制相比,债权人控制对经营者更为严格。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由于破产机制和退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债权人在上市公司破产清算、暂停和终止上市中无法取得优先地位与主导地位,因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把真正的债权债务关系引入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中,即引进商业银行的“相机性治理”机制,把商业银行作为上市公司债务资金的提供者和企业经理之间激励与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为此,必须进行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使国有银行成为真正的商业化银行,硬化对上市公司债权的约束。同时,完善《破产法》等法律法规,以适当的破产程序为依托,强化债权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不应是企业融资的主要场所,但它是现代化企业制度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条件。在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完善股票市场,规范股权融资行为,提高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切实发挥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和监督的功能。另外,我国在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债券市场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甚至有萎缩的趋势,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普遍热衷于股权融资的重要原因。在深化企业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应加大发展与完善债券市场的力度,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增加公司债券的流动性,鼓励绩优企业进行债券融资,促进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协调发展,提高企业债券的融资比重,以此建立合理的企业融资结构,发挥债券融资的公司治理功能。 【主要参考文献】 [1] 孙丽虹,杨燕英.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及对策[J].投资研究,2003,(3). [2] 杨燕英.从融资结构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J].投资研究,2003,(3). [3] 孙永祥.所有权、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J].经济研究,2001,(1). [4] 孙永祥,李峥.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J].经济评论,2002,(4). [5] 吴元波.试探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结构关系[J].河北大学学报,2004,(4) [align='center'] [/align]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