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进行同向化处理,方法如下:对于越大越好型指标Xij,设同向化后指标为Y ij,则y ij=x ij-min(x ij)/m ax(x ij)-m in(x ij)而对于越小越好型指标,同向化后指标为yij为:y ij=m ax(x ij)-x ij/m ax(x ij)-m in(x ij)经过这样处理后,所有的经济效益指标都在[0,1]范围中,且越接近1表示该经济效益指标越好;反之越接近0,则说明该经济效益指标越差。由于经济效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强,故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测量个地区各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从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中可以看出,常州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9个产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无锡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3个产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苏州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3个产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而排名后15的行业中,苏南有4个,无锡有9个,苏州有2个,可见总体而言,常州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要稍好一些,苏州次之,无锡在3市中较差。结合上文进一步分析,3市应该侧重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即要侧重发展本地区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尽量不要发展其它地区已经形成集聚的产业,尽量发展本地区的专业化生产产业,结合这3个方面,可以看出:常州目前适宜发展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无锡目前适宜发展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医药制造业,苏州目前适宜发展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通过不断的分析调整,使3市或更大范围内工业企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外部效应不断增强,整个区域的竞争力也会随之提高。
(三)以常州为例的苏南民营产业集群要素贡献率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苏南民营产业集群的要素贡献率大小,我们选取了数据资料相对齐全的常州23家产业作为样本进行分析。一者根据数据的全面性,二者依据变量对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性,我们选取了增加值为因变量,土地累计开发面积、资本累计投入以及科技人员数为自变量,构造了下列回归模型:y=AAKBGM。两边取对数,则有:lny=AlnA+BlnK+MlnG。式中,y:总产出,以GDP表示。A:科技人员数,反映产业集群的科技开发情况;K:资本累计投入,反映产业集群的资本总投入情况;G:土地累计开发面积,反映产业集群土地总投入情况。
A、B、M分别为科技的弹性系数、资本的弹性系数和土地的弹性系数。依据23家常州市重点乡镇产业集群的相关数据(见表1),运用EXCEL,得到回归模型如下:lny=0.147928lnA+0.486024lnK+0.516375lnGt值 (1.04469)(4.101644)(3.2125)可决系数(R Square)=0.995873,调整后的可决系数(R quare)=0.94546,F=1608.673可见,在显著性水平为5%条件下,回归模型的总体拟合效果良好,回归系数除科技人员数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外,资本累计投入、土地累计开发面积的回归系数均较为显著。科技人员数的回归系数不显著,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个基本现状的客观存在,即科技因素在乡镇产业集群,哪怕是重点乡镇产业集群中还没有成为推动产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科技弹性系数小于资笨累计投入和土地累计开发面积的弹性系数,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那么,在3个要素中,哪一个要素对乡镇产业集群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大呢?下面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1.分析方法
通过贡献率指标加以分析。
科技人员数对GDP的贡献率=AlnA/lny×100%;资本累计投入对GDP的贡献率=BlnK/lny×100%;土地累计开发面积对GDP的贡献率=MlnG/l ny×100%。
2.总体分析
23家重点乡镇产业集群的增加值、科技人员数、资本累计投入、土地累计开发面积的平均值分别为81829.65万元、1328.522人、284375.1万元和5691.522亩,代入各要素贡献率公式,计算得:科技人员数对GDP的贡献率=39.47%;资本累计投入对GDP的贡献率=53.95%;土地累计开发面积对GDP的贡献率=9.40%。
作归一化处理,最后得:
科技人员数对GDP的贡献率=38.38%;资本累计投入对GDP的贡献率=52.47%;土地累计开发面积对GDP的贡献率=9.15%。
可见,在3大要素中,资本的贡献是最大的,其次是土地,而科技的贡献是最小的。这说明常州重点乡镇产业集群的增长方式依然是一种以资本和土地的大量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
三、结论与启示
苏南乡镇产业集群是在在原有乡镇企业的基础上不断壮大和发展起来的,乡镇经济发展,其实质就是乡镇民营经济和乡镇民营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乡镇产业集聚对于乡镇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常州乡镇民营产业集群的经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几点基本结论:(1)苏南乡镇民营产业的高度集中和规模的急剧增长,使之成为苏南乡镇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从测度结果可以看出,苏南乡镇民营产业集群区位熵很大,专业化程度高,发展基础稳固,其中常州和无锡的专业化更加明显些。
(3)产业集聚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产生同产业的外部性,对该产业乃至地区工业的推动作用越大。
从苏锡常三市的产业集聚水平来看,苏州的产业集聚水平最高,说明苏州专业化生产的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较大,产业集聚效应较大,无锡的产业集聚水平也较高,专业化生产的产业对区域经济也有较大影响,产业集聚效应也较大。常州的产业集聚水平低,但这些产业集聚在区域中所占比重较低,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影响较小,产业集聚的效应难以体现。同时,3市专业化生产的产业之间没有重叠,产业在区域间的互补性较强。
(4)随着苏南乡镇民营产业集群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尤其是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其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推动作用将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而这也正是苏南县域经济和乡镇经济强大的根本之所在。
(5)从常州为例的苏南典型乡镇重点民营产业集群要素贡献率分析看,在3大要素中,资本的贡献是最大的,其次是土地,而科技的贡献是最小的。
这说明常州重点乡镇产业集群的增长方式依然是一种以资本和土地的大量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
因此,苏南乡镇民营产业集群发展要通过传统产业集群的要素升级战略[5]、优势产业集群的资源整合战略和高新产业集群的多元创新战略的选择,建立工作机制,提升传统产业集群的劳动力素质;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传统产业集群的技术升级;整合优势产业集群内的产业资源,走专业化道路;整合优势产业集群整体资源,打造集群品牌;整合与优势产业集群相关的社会资源,构建服务平台等几个方面着手,促进苏南乡镇民营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提生产业集聚的水平和能力,为苏南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宗成峰.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及实证研究—以中国纺织产业为例[J].软科学,2008(3):49-51.
[2]王子龙,谭清美,许箫迪.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6(3):109-116.
[3]刘 一.产业集聚对县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特区经济,2011(1):55-56.
[4]潘慧明,李荣华,李必强.产业集群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的设计[J].当代经济,2006(3):44-45.
[5]陆聂海.产业集群升级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基于浙江省金华市产业集群的调研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1-25.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