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引导出口结构升级。严控“两高一剩”等限制性行业的信贷投放,促进淘汰落后产能,防止盲目重复建设。最后,在信贷资源区域布局上,应积极支持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继续保持银行业援疆、援藏工作力度,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此外,针对当前的经济工作重点,银行业应确保国家已批准开工的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的有效信贷需求得到合理满足。
交通银行在总体信贷政策上,将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纳入本行的信贷政策体系中,实现信贷政策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行业信贷政策覆盖率已达到98%。在信贷投放上,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增量、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既满足实体经济的合理信贷需求,又防止信贷增长过快加大通胀压力。同时,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严控“两高一剩”等限制性行业的信贷投放,突出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人金融业务,严控房地产和融资平台贷款。2011年,交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占比、个人消费贷款占比、中西部贷款占比分别较2010年提高1.63、0.48、0.17个百分点,房地产、融资平台、“两高一剩”贷款占比下降0.04、3.30、0.85个百分点,信贷结构调整取得较好成效。
第二,围绕实体经济需求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宽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渠道和领域。
汲取金融危机的教训,我国银行业开展金融创新必须紧跟实体经济的需求。一是紧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融资需求,在企业贷款、股票融资、债券融资等方面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二是紧跟业务往来中的交易和结算需求,为客户提供满意的金融服务;三是紧跟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需求,通过金融创新支持科技创新;四是紧跟规模扩张中的兼并重组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五是紧跟国际化进程中的配套服务需求,为客户的境外贸易结算、投融资等活动提供及时有力的金融支持。
拓宽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渠道和领域。一是进一步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观念,着力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二是深入推进国际化、综合化发展,加强交叉销售,提升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球化、综合化服务的能力;三是着力开发高层次、专业化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大力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提升综合财富管理服务能力;四是建立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收费制度,严禁一切违规收费行为。
近年来,交通银行在通过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来提升服务能力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交行大力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夯实技术基础、完善服务管理和评价体系、搭建创新平台等举措,在社保一卡通、跨境人民币、贸易金融、信用卡、电子支付等重点领域推出了多项产品创新。积极打造财富管理业务特色,持续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巩固和提升在国内财富管理市场上的地位和品牌形象,显著增强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持续推进国际化和综合化发展,实现对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全覆盖。旗下子公司涵盖了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几乎全部金融领域。通过发挥“两化”(国际化和综合化)经营优势,显著提高了与企业客户的合作深度与广度,多渠道满足客户需求。此外,还进一步规范各业务条线服务收费管理,建立了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收费制度。
交通银行通过信贷、表外业务和理财产品三个渠道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交行4.6万亿元资产中信贷资产占比达58%,主要用于支持实体经济。7000亿元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表外业务和2000亿元理财产品,也都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另外,交行还大力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跨境人民币、离岸金融、信用卡、电子银行等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11年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1600多亿元,离岸资产规模达65亿美元,重点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交行还积极打造财富管理特色业务,在沃德网点既服务私人银行客户,也服务小企业。2011年私人银行客户数增长42%,小企业及个人信贷增量占全部贷款增量的比重达到56%,信用卡的透支额增长70%,电子银行分流率达到66%。交行信托、租赁等子公司的资产达600多亿元,比2010年增长45%,主要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总之,目前的商业银行已有多种渠道、多种工具可以支撑身体经济发展,并非是贷款一条渠道。
第三,持续加强风险防控,以自身的安全运行保障实体经济平稳发展。
发展与风险防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永恒的主题。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切实加强信贷资金投向监控,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要认真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等贷款新规,密切监测信贷资金流向,从源头上控制信贷资金挪用风险,严防信贷资金脱离实体经济违规流向房市、股市以及挪用于农产品炒作、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其他各类投机炒作领域。另一方面,银行要深入推进对重点领域和行业的风险排查,特别是要加强对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民间借贷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引导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交通银行一直将风险防控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全过程。2011年不良贷款率降到1%以内,其中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不到1%,融资平台的不良率不到0.5%,“两高一剩”产业的不良率不到2%,均保持在低水平。交通银行的逾期贷款率不到1%,内评法15级中的13~15级贷款占比1%,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五级分类的真实性。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自贷款新规颁布以来,交通银行认真落实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信贷投放。目前交通银行按照贷款新规走款的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例接近90%,确保了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对房地产贷款,交通银行严格实施名单制管理,加强抵质押物的动态估值和持续管理;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重点管好现金流半覆盖和无覆盖的平台贷款;针对民间借贷,重点加强了对已排查出涉及民间融资的客户和新准入客户的管理,严防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转移。
第四,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对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不但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不但要支持那些风险低、收益稳定的成熟行业和企业,更要加大对诸如“三农”、小微企业以及战略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一方面,要加大对这些领域的信贷投放,保证其信贷增速不低于平均增速;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抵质押、“三农”客户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因素,积极通过服务模式创新,设计“量体裁衣”式的金融产品,有效提升服务能力。
交通银行在加强对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重点加强了对小微企业、“三农”、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在建工程等方面的信贷支持,确保对这些领域持续较快的信贷投入。发起设立了四川大邑、浙江安吉、新疆石河子等多家村镇银行,服务“三农”能力进一步提升。设立了小企业业务部,组建了300多家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专营机构,试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专业化经营,实行一条龙服务,培养了一支专职客户经理队伍,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服务。2011年,交通银行零售小企业和个贷增量占比达56%,信用卡贷款增长70%。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达38.1%,较年初提高了1.63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分行贷款占比达27.8%,提高了0.17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交通银行将继续秉承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全面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努力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