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内容是中国境内目前对外资禁止或没有开展或是刚刚开始的业务,由此引发的本币和外币之间的业务关系以及资金的进出,显然将促进本国货币兑换制度和汇率制度的开放进程。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为例,今后不仅可以经营外汇业务,还可以经营人民币业务,甚至可能经营衍生金融产品业务,这些银行本身以境外为背景和支持,资金的流动、进出非常迅速,这将在事实上突破中国目前所允许的人民币经常项目兑换范围,出现事实上的某些资本项目货币自由兑换。 此外,从产品贸易的角度来看,由于企业进出口经营权从审批制度转向登记制度,以及中国将在平等贸易条件下与WTO组织各缔约方广泛开展国际贸易,我国的进出口规模将大大增加,外汇流量也将大量增加,外汇供求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增加,这都需要有更灵活的外汇使用和监管制度,适当灵活的货币兑换也成为社会的需要。 因此,我国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不受加入WTO的直接影响,相应地说,中国证券市场上证券交易、资本流动的全面开放与加入WTO没有直接关系,WTO所约束的主要是证券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但是加入WTO对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开放将产生积极的间接推动作用,从而也必然间接推动了中国证券市场上证券交易、资本流动的对外开放进程。 发展我国证券业的政策建议 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的现实要求下,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是一种必然趋势。但与此同时,证券市场开放并非有利无弊,它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世界及开放国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使世界经济、本国经济潜伏着随时可能爆发的巨大金融风险。尤其是证券市场开放带来庞大的国际资本流动,其投机性和迅捷的流动性使整个金融体系变得更加脆弱。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积极顺应历史潮流,通过主动性地调整国内的法律制度框架、政策安排,加大力度发展和完善证券市场,来迎接市场开放的挑战。同时我们也要积极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经济安全,从整个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来认识证券市场开放可能带来的冲击,认识到发展民族金融业的重要性。我们要发展,也要安全,要以发展来求安全。 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目前的开放程度十分低下,并且风险防范的措施也不尽完善,因此,要实现中国证券市场的完全开放,建立全方位的风险防范措施,并真正融合到全球资本市场中去,中国证券市场将在各个方面做出根本性的变革。我们认为中国证券市场在法律制度框架、市场规模与结构、市场参与者定位和交易工具4个方面必须进行深刻调整。 具体而言,我们可能需要完成以下一些工作:大力推动证券公司的增资扩股、兼并收购,以提升我国证券公司的实力,在未来8—10年里培育3至5家具有参与国际竞争实力的超大型证券公司;充分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和新的《金融服务贸易协定》中的原则和条款,对我国证券业加大合法保障的力度,以有计划地逐步开放证券市场;用市场化的理念彻底改革我国的证券发行制度;规范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以保持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解决国有股、法人股不可流通的问题以利于证券市场功能的提升;规范并促进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以进一步激活资本市场的作用和实现优胜劣汰;探索建立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大力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和建立创业板市场以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结构;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以提高其在资本市场投资者队伍中的比重与地位;促进证券公司向经营全面业务的投资银行转变,并促进其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业务的研究与实践;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培育公正、客观独立的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