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奠定基础,这就容易进一步加深城镇之间的不均衡发展。
(3)如何合理统筹与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内蒙古自治区关系 阜新地处辽宁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度被边缘化,产业基础薄弱,与沈阳、锦州等地的产业关联度相对较低。在当前县际竞争的背景下,阜新如果不能充分合理利用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要素和政策资源的话,将很容易进一步被边缘化,而且沦为先进城市极化效应的作用对象。
3 推动阜新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的建议3.1 统筹城乡,反哺带动在推动城镇化过程中,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区域空间内城镇与乡村的优化布局与和谐发展。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依托食品及农产品基地建设和板材家具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都市农业,培育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和支柱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大力解决三农问题。此外,还要提高对发展中小城镇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典型示范和政策引导力度,适度放宽经济管理权限,增强中小城镇的财力,鼓励支持农行阜蒙县支行等金融机构继续向中小城镇拓展开发金融业务,服务乡镇企业成长和壮大,狠抓“一乡一业”,让中小城镇成为县域特色产业的节点和当地乡村的商贸文化中心,从而发挥其连接城乡、辐射农村的作用,盘活城乡发展空间。
3.2 合理规划,协调发展
按照城镇规模、经济基础、服务半径、区位交通和发展潜力等,将阜新境内所有大中小城镇作为统一体系内的完整梯队来统筹发展。一方面,要明晰职能分工,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对不同层次的城镇实行差异化的政策导向,尤其是对县城和中心镇、重点镇、先导镇,政策上要适度倾斜,推动扩容提质。例如阜蒙县在进一步推进“南延北扩西接”工作过程中,可以结合“三位一体”规划,把项目分布和产业格局与整个阜新区域发展布局相结合,统筹点轴发展,引导集聚与辐射,在提升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还可以改进县域产业发展面貌。另一方面,在坚持基本发展方向的同时还要灵活调整,使得城镇规划发展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版图的动态变化。例如位于阜新北部地区的一些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建制镇,发展基础薄弱,人口密度较低,辐射带动作用较小,在将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适度控制其人口增长和资源开发,引导要素流向效率更大的地方。
3.3 依托产业,外引内联
阜新的区域优化发展要和沈阳经济区乃至整个辽宁省的区域优化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区域间产业的对接发展。例如可以提升阜新经济开发区和彰武县等地的液压装备产业与沈阳机床产业、鞍山的装备制造业等的联动性和对接性,以及通过产业为媒介扩大连接沈彰新城和新民新城,都可以更好地带动沈阜城际连接带的发展,提高沈彰乃至沈阜整体区域融合度,对提升阜新区域经济竞争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内对经济转型试点市的政策支持,创新开发包括飞地经济在内的区域战略合作发展方式。
4 结 语
阜新经济转型发展水平与区域空间布局优化程度有着密切联系,当地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直接决定了区域空间布局的优化发展。随着“突破辽西北”战略各项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调整产业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已经成为阜新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实现阜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正确处理产业和空间之间各项关系,以高质量高水平的城镇化为载体,将阜新建设成为转型示范市。
参考文献:
[1] 高 峰,张 健,王学定,孙成权.资源型城市接续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3):88-91.
[2] 田 珅,仲维清.阜新市主导产业选择问题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34-36.
[3] 田 珅,仲维清,高小倩.基于结构比较的阜新市产业结构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124—126.
[4] 张立柱.区域产业结构动态性评价与应用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000.
[5] 阜新市统计局.阜新市统计年鉴[Z].阜新:2003-2010.
[6] 阜新市统计局.阜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阜新:2006-2010.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