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地方战略
   南宁城市特色文化科学定位之我见 张经武      ★★★ 【字体: 】  
南宁城市特色文化科学定位之我见 张经武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5 19:41:55   点击数:[]    



  (一)绿城

  南宁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在21.6℃。冬季最冷的1月平均12.8℃,夏季最热的7月、8月平均28.2℃,年均降雨量达1304.2毫米。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南宁“绿城”的物质基础,截至2011年下半年,南宁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3.6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36%,绿地率35.1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5平方米。这些数据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于前列。

  南宁生态环境的宜居特色早就见于历史记述。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平定南越,次年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9郡,南宁属郁林郡辖地。从词源学考察,郁林极可能就是“郁郁葱葱的林地”之意,表示这个地方植物多,绿色多。“南、太、庆、恩四府,同称烟瘴,然如南宁府属之宣化(南宁)、永淳、横州,思恩府属之武缘(武鸣),民居稠密,烟瘴全无,与内地无异。”这一段记述更是宣示南宁市相对于其他地方的生态独特性。

  “半城绿树半城楼”,“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开”,这些诗句都是对绿城南宁的礼赞。截至2011年,南宁已经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森林城市”等国内外大奖。这些都是对南宁优良生态环境的褒奖和肯定。

  由此,无论是从历史溯源还是从现实分析,无论从地理环境探究还是从生态环境考察,南宁堪称“绿城”是当之无愧的。

  (二)壮都

  南宁市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首府城市。主要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此外,还居住着满、布依、蒙古、傣、黎、傈僳、拉祜、俄罗斯、土、高山、土家、朝鲜、白、藏、纳西等39个民族成分。根据《南宁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南宁的壮族人口339.04万人,占南宁总人口的50.9%。壮族是中国第一大少数民族,而南宁是壮族人口最密集的城市,所以南宁理应就是壮族文化的聚集区和理想展示地。据此出发,将南宁文化特色之一定位为“壮都”,是顺其自然、合情合理的。

  南宁定位为“壮都”,就意味着这座城市应该是壮族文化最集中、最典型的地区,人们想了解壮族,南宁是最理想的选择。因而南宁应该重视壮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南宁的民俗活动、城市建设和景观设计、文化开发都应重点考虑壮族元素。壮族的稻作文化、龙母文化、歌圩文化、铜鼓文化、壮锦文化、绣球文化等文化元素应该成为南宁城市文化符号中的重要部分。

  (三)中国东盟友好城

  南宁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它处于中国与东盟友好交往的前沿,是中国东盟友好交往的核心城市。“中国/广西一东盟有文化交流合作的悠久历史。东盟诸国,在历史悠久的时代,就已经和中国有交流对话与合作。它们都受到中国文化的辐射、影响,这种文化因子深深地融入到民族的血液中;东盟国家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国家、民族(含华侨华人)也属于中华文化圈(儒家文化),在文化上和中国同宗同源。历史表明,中国和东盟国家不仅一衣带水,而且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友谊团结、互助合作”。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如期建成,中国一东盟博览会长期落户南宁,这些事实都是中国东盟友好历史的传承和发扬。

  在民族根系上,“壮族是中国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文化丰富多彩,壮族先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并享有的稻作文化、铜鼓文化、织锦文化、山歌文化、圩市文化等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光彩,对东南亚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之所以能有如此深远影响,其原因就在于壮族和东南亚兄弟民族皆同源于百越,壮族作为百越族群发展的主枝,承袭了百越文化的诸多特征,并善于兼收整合并蓄多种异质文化的结果”。从这一点出发,壮都南宁应该而且可以承担传递中国东盟友谊星火的模范城市。

  将南宁文化特色之一定位为“中国东盟友好城”,还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此定位概括性强,避免了“会展之城”、“博览之城”等定位的偏颇和片面;二是此定位还顺应了中国和平外交的理念,反映了普通中国人希望世界和谐和平的愿望;三是此定位具备亲和力和感召力,对内可以号召南宁市民提高素质,扩大视野,诚待东盟客人,对外感召国内外来南宁人士,让他们感受南宁的友好和温馨。

  将南宁定位为“中国东盟友好城”,就意味着南宁将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友好的桥头堡,南宁要成为中国东盟文化贸易往来的标杆和模范,南宁要成为国内外游客管窥中国东盟关系的参照,南宁要成为吸引大量东盟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南宁要成为吸引东盟十国留学生的留学目的地,南宁还应成为满足国内外游客了解边疆文化和东盟文化的前沿城市。

  以上三个方面的定位概括为一句定位语,那就是“绿城壮都友好城”,一共七个字,朗朗上口,易诵易记。这既符合南宁实际情况,又抓住了南宁的区别性特征,又具体明确,还适合于城市形象品牌营销和传播。笔者以为,此定位是比较适合南宁的。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03-07],http://www.bbw.gov.cn/staticpages/20090307/bbw49b25ac3-1259-2.shtml.

  [2]南宁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获国务院批复.[2011-10-19].http://www.nnghj.gov.cn/Common/Index/Content.aspx?contentid=6080,2003.27,27,31.

  [3]欧金焕.略论塑造南宁城市灵魂的基本路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4]张鸿雁,张登国.城市定位论——城市社会学理论视野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68.

  [5]李慧.城市品牌营销理论的新发展.商业时代,2010,(10),

  [6]李捍无,田丽霞.城市特色文化研究.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7]候君.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城市品牌传播研究.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25.

  [8][清]甘汝来.酌通边缺调补升转疏.[宣统]《南宁府志》卷43.

  [9]丁智才.以北部湾经济区为桥头堡加强广西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10]黄凤祥,徐杰舜.壮族文化及其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8,(1).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证券交易所跨境上市规则的国际的经验借鉴

  • 下一篇文章:黑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南宁城市特色文化科学定位之我见 张经武”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南宁城市特色文化科学定位之我见 张经武”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
  • ››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个性
  • ››开放型经济的结构性转变
  • ››经济发展在于创新
  • ››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
  •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 ››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节约:不同行业...
  • ››试论黑龙江省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参与...
  •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 ››西部大开发,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是...
  • ››南宁城市特色文化科学定位之我见 张...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