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的首要职能是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创造优惠条件引导企业在具有优势的地点集聚,但要改变单纯依赖土地经营以及在提供优惠政策方面进行比拼厮杀的恶性竞争做法,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营造整体政策环境上面,包括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简化手续、改革管理制度、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等。 4、产业集群的发展应具体产业具体推进 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与高科技产业集群特点是完全不相同的,各个产业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也是不同的。因此民族地区在发展经济时除了要遵循集群的一般规律外,要针对不同产业采取推进措施。 5、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国面临着经济高速增长、环境状况严峻、资源相对缺乏的严峻形势,用什么样的具体模式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大要求纳入统一的框架中取得“共赢”,则是需要深入探索的一个重大问题。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同时在我国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的试点可以看到,发展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一种发展战略。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www.qiqi8.com 循环经济的根本思想是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利用,而单靠民族地区企业内部的循环是难以实现资源的彻底完全的循环利用。尽管在企业层次上,企业可以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物料使用量、减少产品和服务的能源使用量、减排有毒物质、加强物质的循环、最大限度可持续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提高产品与服务的服务强度,但是,由于民族地区的企业生产规模小,被丢弃的资源多,很难产生在企业内部彻底推行清洁生产的动机。同时,由于民族地区生产技术能力和专业化的程度都处于较低水平,使得很多资源很难在单个企业内部彻底消化。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在一定地域的集中,即区域集群。 “产业集群”是聚集经济的一种特殊的表现,产业集群表明在有意识引导本地相关主体,如企业、居民和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达成基本共识的基础上,在一个特定的地域内,大量企业聚集在一起能够促进企业有效地信息交流,特别是面对面地交流。这些信息也包括促进废料再生利用的信息、清洁生产的技术信息、循环经济发展的信息等,这样可以使企业或潜在的创业者及时了解到相关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因而有利于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的发展。另外,在特定地域内多数企业集中,可以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另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原料,建立工业衍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这样,不仅降低了治理污染的费用,而且企业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①民族地区循环经济必须以产业集群为空间组织形式,不能够走分散话的老路。有些地区乡镇企业分散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就是明证;②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同时也必须走循环经济的道路。环境问题是有些传统产业集群的瓶颈,所以要运用循环经济的有些理念来发展集群,实现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和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民族地区的集群经济是存在的,但现在还难成气候。只有集群意识进入地方政府领导圈层,受其喜欢,民族地区集群经济才可能有大起色。 【参考文献】 [1] 钱平凡.基于产业集群的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4,(02) [2] 刘恒江,陈继祥.国外产业集群统计及我国的发展对策.统计研究,2004,(10) [3] 鉴心.产业集群大军何以为帅?.华东科技,2004,(09) [4] 我国产业集群现状及发展建议.中国经贸导刊,2004,(22)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