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开放性”、“国际化”、“一流大学”。地方高等学校在以上几个不良倾向的影响下,必然走向趋同的道路,而趋同显然对地方高等学校的发展不利。市场的永恒原则是提供差异化的产品,高校的特色是墙养特色人才的关键。地方高等学校必须了解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变化的状况,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学科专业要与此相适应,并了解国内其他高等学校特别是本地区高等学校的发展状况,着力培养并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这才是一个学校永葆青春的根本法则。抓战略研究,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局部带动全局,这是大学成功的途径。 二、科学定位地方高等学校,适应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性目标是到 2020 年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可以看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一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人力资源必须不断丰富,而这必然以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为前提,而地方高等学校科学定位是关键。 l 人才结构的定位。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结构必须随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而调整,高校的人才培养要尊重社会的需要,不能只管培养,不能有什么样的老师,有什么样的办学条件,就培养什么样的人,而应该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培养什么样的人。 2 学科结构与专业结构的定位。 3 科研与创新定位。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史表明,世界著名大学的产生,无不与国家和区域振兴紧密联结在一起。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社会,高等教育的知识传播、知识的创造作用日益明显,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率显得十分突出。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