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等。
国内一些学者把世界城市发展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全球性城市(Global City或 World City):是指在世界城市格局中处于最高层次、能发挥全球性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的国际一流城市。目前公认的全球性城市有纽约、东京和伦敦,集中了远远超出常规比例的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机构(如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总部等),发挥着全球性的战略作用与影响。二是即区域性国际城市(Regional City):是指经济实力雄厚,功能相对齐全,能够在世界上几个主要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城市。处于这一层次的城市往往被看成是地区性国际城市中心或次全球性城市。它们既是国际资本和商品集散中心,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信息中心,同时也是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结合点。如巴黎、柏林、罗马、悉尼、大阪、洛杉矶、香港等大约20个城市。三是国家或地区中心城市(Central City):这是一些迅速发展起来的国家和地区的首要城市,经济规模和人口增长都很迅速,一般兼为各国主要海港或航空港口,多数为各自国家的首都或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中心,联系外部世界的窗口,也是带动国内各类城市融入世界城市格局的前卫力量。在亚洲、拉丁美洲这样的巨型城市正在兴起,中国的北京和上海就属此列。这三个层次构成了世界城市格局最主要的层次,进入第一与第二层次的城市通常被人们称为国际城市(International City),处于世界城市发展的领先水平。有些学者把处于第一和第二层次的国际城市统称为国际大都市,但是考虑到它们在国际社会发展作用层次上的差别和影响力的不同,区分这两个层次是有意义的。
分清上述概念后,结合北京市目前的市情,我认为,笼统地说把北京建成“国际大都市”,不太确切。北京市的近期目标应该是建成一个区域性综合型国际大都市,中远期目标是建成一个全球性综合型国际大都市。当然,前面均还可以加上“现代化的”几个字。
(四)北京也是“知识型经济中心”
我们一直强调北京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而不强调北京的经济中心地位。但是,作为一个13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不可能没有很强的经济功能——这种功能对北京以外地区表现也非常明显。其实经济中心性并不一定表现在工业或制造业上。北京的巨大消费能力、发达的第三产业、国际著名的旅游胜地以及全国的交通枢纽的地位和“买世界,卖全国”贸易中心地位等,就足以表明北京是一个很有影响的经济中心。更何况北京还有着较为庞大的制造业体系呢?据北京市经贸委的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11月,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有159家在京投资。目前全市共有外商投资性公司119家,占全国总数的55%。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9家,各类研发机构50多家。 另椐最新一期《财富》杂志公布了2004年全球500强企业名单中,中国(未包括台湾地区)仅有15家,即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天然气、中国人寿、中国移动通信、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电信、中国化工进出口、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粮集团、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等,其中前12家的总部均在北京。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北京也是中国大型跨国企业的控制与决策中心。北京经济中心的地位,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我们不仅不能削弱这一中心地位,反而应该强化它。考虑到北京作为首都和北京市目前的发展特点,在强化经济中心地位时,特别要强化北京市的“知识型经济中心”地位。为此,应该做好北京市经济结构的调整,禁止新建、限建或转移现有的高能耗、高污染、用水量大的产业或项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把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高精尖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开忠等著:持续首都:北京新世纪发展战略(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
2. 王文元:东京大都市(M),北京大学图书馆。
3. 蔡来兴:国际经济中心的崛起(M),北京大学图书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