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总额1600.26亿美元,吸收外资合同金额116.91亿美元,实际到位金额65.41亿美元,北京2004年全年进出口总值946.6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62.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8亿美元,上海经济的外向性要高一些,并且上海周边地区的外资外贸水平也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外部经济和产业集群效应。所以相对而言,北京不具有制造业中心的优势。
最后,天津对北京经济辐射能力的抵消效应。天津和北京作为两个特大的城市相距很近,天津有港口航运优势,而北京有首都的优势,但长期以来,北京和天津在经济发展方面基本上是各自发展,很少有成功的协调。 1987年国务院把天津定位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天津的口号是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中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然而,十年来和北京的差距却越来越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天津专家指出:“北京的首都优势压得天津喘不过气,只要天津要上一个项目,北京肯定要跟进。北京看着天津的泰达开发区搞得不错,就想把这一开发区弄过去。北京说自己没有出海口,就曾提出要把天津港划归北京管辖。”反过来看,以天津相对于北京的经济规模和地位,也不甘心作为北京的陪衬,而是强调自身的经济中心地位,天津在航运和制造业方面的独立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北京在这方面的经济辐射能力。 发展趋势分析
从目前上海和北京的发展规划和趋势看,两地的经济辐射能力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主要原因有:
第一,北京的去“经济中心”化定位。北京在最新的经济发展规划中不再强调经济中心地位,而是强调建设宜居城市为重点,控制北京的外来人口数量,重视环境建设,并且对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这种定位也许会提高北京的生活质量和旅游方面的吸引力,但可能会相对降低北京的经济总规模,从而降低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而上海则是在全面加强其航运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制造业中心和服务业中心的地位,并且在不断扩展其势力范围,其经济辐射能力必将进一步增强。
第二,“长三角”的协调发展战略。长江三角洲15城市市长论坛已经升级为市长联席会议,已经开始从组织方面采取实质性措施,协调发展该地区的经济。并且在杭州湾和长江上要陆续修建大桥,使周边地区和上海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便在发展中取得共赢,在共赢中中发展。而北京和周遍地区的协调虽然多次提起,却没有实质性进展,除了河北廊坊等地区接受到北京天津一些经济辐射之外,其他如唐山、保定、承德、张家口、沧州等基本上都是独自发展,来自北京的辐射推动很少。
第三,奥运会和世博会的对两城市的效应基本上可以抵消。奥运会和世博会将先后在北京和上海举办,将会给两城市带来旺盛的旅游、饭店、餐饮业发展机会,并且会带来两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的进步。从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方面,奥运会可能要大一些,不过世博会的会期要更长一些,所以这两次盛会对这两个城市的影响来说,基本上是一样的。在增强经济辐射能力方面,北京也不会因为举办奥运会而大大增强其经济辐射能力,更不会一跃而超过上海的经济辐射能力。
关于北京增强经济辐射能力的一些看法
第一,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职能并不冲突。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北京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但是作为一个13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不可能没有很强的经济功能。北京的巨大消费能力、发达的第三产业、国际著名的旅游胜地以及全国的交通枢纽的地位和“买世界,卖全国”贸易中心地位等,就足以表明北京是一个很有影响的经济中心。更何况北京还有着较为庞大的制造业体系呢?椐最新一期《财富》杂志公布了2004年全球500强企业名单中,中国(未包括台湾地区)仅有15家,其中前12家的总部均在北京。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北京也是中国大型跨国企业的控制与决策中心。北京经济中心的地位,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我们不仅不能削弱这一中心地位,反而应该强化它。考虑到北京作为首都和北京市目前的发展特点,在强化经济中心地位时,要禁止新建、限建或转移现有的高能耗、高污染、用水量大的产业或项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金融业,把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高精尖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第二,向东南发展,逐步和天津一体化发展。北京目前的发展基本上是以城区为中心,以环路和辐射路为骨架向外“摊大饼”,向外铺摊子的同时,也是向外辐射的过程。北京郊区已经得到北京明显的辐射,已经在加速发展,其中东面南面基本上已经辐射到了三河、廊坊等地。但存在的问题是,在京津冀之间还是缺乏协调,北京重点在向北扩展,天津重点在向东扩展,还没有靠近的意思。作为京津冀的中心城市,很多中心城市功能是由京津两市共同承担的,如果不能协调发展,将会形成内耗,不仅难以成为环渤海的中心城市,而且在京津冀地区仍将保持一团散沙,在全国的城市经济群中的地位将会不仅则退。所以京津冀地区要加强协调,北京向东南发展,天津适当向西北发展,必要时可以合并廊坊,使两个城市逐渐融合,使北京成为新经济中心、总部经济中心、金融中心、服务业中心,使天津成为航运中心、制造业中心和贸易中心。
第三,沿渤海建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逐步扩展两翼,逐步与“沈大”和“济青”经济圈合拢。北京要成为环渤海的经济中心,除了要和天津融合加强航运中心和制造业中心建设之外,还应该积极向两翼扩展。在和辽宁、山东、河北诸省协商的基础上,积极着手建设环渤海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向北连结唐山、秦皇岛、锦州、营口,和沈大经济圈合拢,向南连结廊坊、沧州、东营、潍坊,和济青经济圈连通,使环渤海真正成为联系密切的经济圈,而不是目前的三足鼎立局面。同时,北京还可以加强北边的通道建设,为内蒙和蒙古国的物资集散服务,把腹地扩展到内蒙、山西和外蒙古。经济中心城市与腹地的发展是相辅相承的。一方面,经济中心城市通过产业专业转移和为腹地提供综合服务,带动腹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经济中心城市通过对腹地优势要素的积聚作用不断强化自身的增长极地位。腹地是经济中心城市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撑。腹地对经济中心城市的影响取决于腹地的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联系的紧密度。当前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腹地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区域一体化发展程度最高,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较低,这已成为京、津两市发展后劲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经济中心城市与腹地的联系是使整个经济区实现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3座大山’阻碍城市群建设 怨言直指北京上海”,来源:《国际先驱导报》,作者:杨一帆。引用的网址:http://www.nywb.com.com/news/2004-12-15/20041215944244505.htm。
2. “北京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来源:经济学家网站,作者:彭红斌。引用的网址:http://www.jjxj.com.com/news_detail.jsp?keyno=6123。
3. “中国城市:综合经济中心定位”,来源:中国网。引用的网址:http://www.cpirc.org.com/yjwx/yjwx_detail.asp?id=2530。
4. “重要城市新一轮扩张:北京和上海的欲望号街车”,来源:《财经时报》,作者:陈红、彭婷婷、尤康。引用的网址:http://finance.sina.com.com/g/20050116/12151297536.shtml。
5. 国家统计局北京、上海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