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大的促动。目前,大陆是香港最大的旅游客源地和客源消费地,无疑在香港服务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另一方面,香港在大陆与台湾之间起到中转站的作用。由于两岸未能实现真正的“三通”,台湾对大陆的出口要经香港转口,使香港从中获益。由于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结构,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香港仍将扮演这一角色。通过香港完成的转口极大的促进了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贸联系,并且香港的繁荣稳定为“一国两制”的思想起到了示范宣传作用,为大陆与台湾之间历史遗留问题的早日解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处于不同梯度上的香港与大陆分工也很明显。香港应集中力量进行高科技研发,以服务业、物流业作为支柱,发展环保工业,同时继续向内地转移制造业。内地则应该积极发展制造业,提高制造业的科技含量,改善出口产品结构。而且,应该用政策引导香港资本的区位选择,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寻求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这一分工形式属于垂直分工,双方都应尽力使垂直分工向更加有效的水平分工发展。 2001年11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赴京述职期间,曾向中央领导人提出两地建立“类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得到支持。2003年6月,CPEA(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签署宣告这一构想最终成为现实。这一协定的签署体现了中央的支持、有助于香港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内地特别是珠三角与香港的合作,还起到良好的样板作用,将为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大陆与台湾方面。台湾与内地之间的经济合作呈现出单向性的特征,以台湾对大陆的出口、投资为主,并且这些投资与出口是通过香港、以转口的方式完成的。因此,大陆对台湾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大陆产品受台湾歧视性政策的打击未能在台湾市场上获得应有的分额。而与此同时,台资从大陆市场上则获益颇多:制造业的转移使得产业结构的升级顺利进行,继续向信息社会过渡;大量对大陆出口为台湾积累了资本、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香港经济的发展;将大陆作为腹地,获得了巨大的市场和充足的原材料供应;巨额的对大陆贸易顺差弥补了对其他地区的贸易逆差,国际收支进一步平衡;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政强,国际竞争力提升。台湾资本的注入也对大陆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吸收了很多比较先进的技术,科技含量提高,出口产品结构得到改善;获得了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得资金,对大陆得经济结构调整作出了贡献;带来了先进管理经验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为大陆企业与世界接轨提供了便利;经济往来的密切增进了两地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为两岸的早日统一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是,由于两岸之间还没有实现真正的“三通”,大陆经济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力收到了限制,大陆资本进入台湾市场阻力重重,大陆对台湾的巨额贸易逆差影响大陆的国际收支平衡,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增加内地与台湾的交易成本,更大的负面影响是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遇到阻力。因此,海峡两岸的合作机制还不完善,有待于双方进一步的磋商。 在分工问题上,出现的问题似乎要少一些。台湾应利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打下的科学技术基础及其与先进科技国家的联系,在两岸间继续发挥创新和转移国际高新技术的功能。大陆方面将利用生产成本、劳动力的相对优势,利用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和市场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注重基础研究的作用,注重消化吸收,充分挖掘台湾的技术潜力,向更高的梯度转移。另外,要想方设法促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缓和,争取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三通”将有助于促进内地与台湾的经济交往,但是显然台湾方面缺乏足够的诚意,利用政治问题阻挠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是困扰大陆的根源所在。内地对待台湾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即使在台湾一系列的台独活动愈演愈烈、两岸关系达到历史低潮的阶段,两岸贸易的发展依然很迅速。究其原因,市场经济是一方面的力量,而更重要的是大陆希望实现和平统一,不愿通过军事手段或者经济上封锁来达到政治上的目的。两岸关系的天平上,缺少的,正是台湾的积极合作这一最重的砝码。 内地与香港之间CPEA的签订对于内地与台湾的关系具有借鉴作用,能够在两岸之间形成某种类似CPEA的合作机制将有利于在更高的层次上开展合作与分工。 3、香港与台湾方面。转口贸易将港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且台湾对香港保持着数目客观的出超。通过香港的转口,台湾资本既大规模进入内地,又走向国际市场,双方都从中获益。但是如果内地与台湾的隔阂被消除,香港从转口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将大幅减少,港台之间联系的紧密性也将降低,因此,两地需要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开展合作。笔者认为,作为贸易自由港的香港可以为台湾走向世界提供平台:为台湾的技术优势提供软环境上的支持,促进台湾与国际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市场交流的机会,运用其金融中心的优势为台湾提供资金上的保障。同时,香港服务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台湾服务业的兴起,提供技术和经验,在两地之间建立服务业共同市场,强化在这一领域中的优势。 在分工方面,两地各自具有的优势在本文以上的部分已经指出,在此不多费笔墨。但需要强调的是,香港在内地与台湾之间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内地与香港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对台湾具有影响力,因此香港地区贸易政策的制定应向强化与内地联系的方向发展,这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也将对祖国统一大业其推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香港的转口贸易将收到影响,而弥补这一损失、保持香港繁荣将是三方共同的责任。 四、消除障碍,促进经济一体化 在三地的合作分工中,只是在内地与台湾之间存在明显的分歧,而在其他方面都显示出良好的势头。因此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解决两岸之间的矛盾成为问题的关键。 政治问题阻挠着这一问题的解决,但是政治问题是台湾政客的问题,而不是广大台湾人民,特别是精明的台湾商人的呼声。来自民间的反映是积极的,这是目前两岸经贸联系快速发展的动力所在。与民间的“热”相比,台湾官方的态度则可以称为“冷”:制定歧视性贸易政策阻挠大陆资本和产品进入台湾岛内、将两岸的贸易关系限定于“民间、间接、单向”、阻挠直接“三通”的实施。其原因以下几点:台独势力嚣张,在若干问题上与中央政府持对峙、对抗的态度;依然幻想台湾能够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而不顾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大陆出口产品结构相似,有替代性,台湾可以通过进口东南亚国家的产品来替代需要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因而对在制定对内地的歧视性贸易政策是有恃无恐。 在和平统一的前提下,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通过政府途径,但是更需要的是通过间接途径,从民间入手。从微观层次出发,最终影响宏观层次,是完成和平统一大业的必经之路。具体的措施是: 6.1强化内地的制造业,减弱其他国家对内地出口产品的替代性。东南亚国家已经能够感受到来自中国大陆的压力,并将其国内失业率上升的问题归罪于中国,但真正的危机不是来自于中国,而是来源于东南亚国家如何面对中国。继续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制造业为根本的路线是必死无疑,因为在这一领域中国大陆的优势十分明显,其真正的出路在于转型,同中国大陆合作,取长补短,而不再单单是相互竞争。可以预见,中国将在整个世界的制造业领域内扮演重要的角色。 6.2增强台湾对大陆经济的依赖性。如果打败东南亚的竞争对手,实现这一点将是水到渠成的。如果东南亚国家完成转型,那么台湾地区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原材料等将对大陆产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