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孙并不陌生,但如果对无信用者,只能运用舆论谴责,是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和我国加入WTO后面对的新形势。信用在经济交往中涉及不同层次多个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因而对由信用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故应当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以保障守信者的权益,惩治失信者的过错。试想在一个充满信用危机的市场氛围中,一个守信的企业家置身于一大群缺乏信用的群体中,他几乎就无法生存,要么退出市场,要么同流合污,这种现象是非常可怕的,任其发展下去,讲信用的人会越来越少,不讲信用的人越来越多,蔓延开来,将会出现雪崩性的信用危机。要改善信用环境,必须以法制来规范,必须通过执法来解决,使企业和企业家的信用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按照与国际接轨的要求,研究西方发达国家信用评级的理论和实践,建立我国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显得尤为必要。WTO对政府和企业信用评价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十五项内容,其中官僚拖延,合同履行,当地的管理和合伙人以及专门服务和承包商,都涉及信用评级,每一项的评分范围在0-4分之间,最佳为4分,该项评分乘以 权数为该项实际分值,总权数为25,各项累计分值 为100分,70-100分为较好的信用经营环境,40-54分具有高风险,39分以下为不能接受的环境。 西藏传统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藏族同胞热情好客,憨厚诚实,坦荡守信的天然品性,凡是到过西藏的人,对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可谓有口皆碑。这种良好的信用环境,在招商引资,发展区域经济中是大有作为的,是可供利用的丰富的极为宝贵的无形资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良好的信用环境也逐渐受到侵蚀和冲击,这种宝贵的资源优势也有流失的趋向。许多经济发达地区正在亡羊补牢,努力营造信用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之机,西藏在发展特色经济时,更应该认识和珍惜自己拥有的特色资源,要采取措施,开发和利用这一特色资源,使之服务于特色经济,使其独具异彩。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根据西藏目前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比较可行的是在全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立企业信用户口,对企业信用实行工商属地管理,对企业守信情况进行登记,建立档案库,便于外商、内商查询,同时对企业分类,划分为A、B、C三级,对诚实守信的A类企业给予优惠,对有不良信用行为的C类企业及时发出警示,并及时向客户通报,从管理制度上给投资人一个全新的印象,最终引导企业守信经营。 信用是一种意识,意识的培养要从教育入手。西藏人民诚实憨厚的品性也为信用意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西藏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过程中,抢占先机做好这一教育工作,那么西藏不仅会以良好的信誉闻名于中国,也会像巍峨的喜玛拉雅山脉一样闻名于世界,这一宝贵的无形资本,必将长久地给西藏带来无尽的商机。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