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卫星,但侦察卫星先进。目前,正在致力于卫星微型化、新型运载火箭和空间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伊朗的导弹工业也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研制和生产体系,尤其在近程与中程地地弹道导弹领域有很高的投入,形成了一定的批量生产规模,成为中东地区主要的导弹生产国家。
印度航天与导弹工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初,目前已具有完整的科研生产体系和较强的生产规模。印度是世界上航天预算增长最快的国家。1998年核试验后,航天预算涨幅惊人,达到52%。1998年至今航天预算已涨幅近90%。印度有较强的航天与导弹研发和生产能力,能独立研制和生产卫星、运载火箭以及战术和战略导弹。如今印度不仅是亚洲地区的导弹大国,而且还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制多用途卫星的国家,第五个研制和发射遥感卫星的国家以及第七个用自制运载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PSLV的“一箭三星”技术推动了商业遥感业的发展,还验证了中程导弹分导技术。GSLV运载火箭表明其具备了研制和生产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遥感卫星技术及其应用水平已达到发展中国家领先地位,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较,巴基斯坦航天工业的研制能力与水平不高,只具有探空火箭和小卫星的研制能力,但导弹的研制能力较为突出,目前已掌握了弹道导弹液体推进和固体推进、制导与控制、车载机动发射等关键技术,具有独立研制近程和中程液体和固体弹道导弹的能力。
韩国航天工业规模不大,但近年来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而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韩国制定了国家航天计划,并在卫星与火箭研制领域投入较高的经费,进入21世纪以后,韩国航天投资仍然保持着强劲增长势头。韩国的航天研究和开发力量不足,除了探空火箭和小型实验卫星之外,还处于学习和仿制美国与欧洲航天产品的阶段,短期内还不能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独立研制中型或大型航天系统产品。韩国具有小型卫星的仿制、改进设计、总装、调试和制造的能力。在火箭研制方面,2002年成功发射了三级液体火箭KSR-Ⅲ,为研制定于2005年发射的轻型低轨道运载火箭奠定了技术基础。韩国的导弹研制能力有限,只能仿制国外少数产品或与国外合作研制和生产导弹。朝鲜的航天工业尚处于萌芽阶段,已制定了卫星研制计划,2002年朝鲜政府对外公开了发射的小卫星并宣布开展新型卫星的研制。朝鲜导弹工业是以俄罗斯导弹为基础开始发展的,但非常重视导弹的自行研制能力,已具备独立研制包括中程弹道导弹在内的多种导弹的能力。1998年用多级火箭发射了小卫星,表明朝鲜已掌握了少数国家才具有的中程弹道导弹推进技术。朝鲜有较强的导弹生产能力,除生产弹道导弹外,在前苏联导弹技术的基础上,还生产了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和反坦克导弹等。越南航天工业刚刚起步,航天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仅限于卫星应用领域,没有空间系统的研制和生产能力。越南也没有导弹研制和生产能力,部队装备的导弹主要是从俄罗斯进口的产品,与导弹相关的工作只限于对导弹进行维护和延寿。
中国的航天与导弹工业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研制生产体系,产品涉及战略与战术导弹、运载火箭、飞船、卫星和卫星应用系统等广泛的领域。战略导弹包括陆基战略导弹、潜射导弹;战术导弹包括地地战术导弹、防空导弹、反舰导弹、空空导弹、反坦克导弹;运载火箭方面,已经研制了包括轻型、中型和重型火箭在内的多种型号的长征运载火箭,运载能力能够满足不同航天器低、中、高地球轨道的发射需要;人造卫星方面,研制并发射了包括返回式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科学试验卫星、导航科学与技术实验卫星、海洋卫星、微小卫星在内的多种类型卫星,形成了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试验卫星系列;并将逐渐形成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等卫星系列。载人飞船方面,至今已研制并成功发射了多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中国台湾省的航天与导弹工业近十多年来也发展很快,已经掌握一定的火箭和卫星的基础技术与关键技术,能够独立研制卫星的部分分系统,基本具备卫星地面接收与操作的能力以及卫星总装测试的能力;自制的卫星有小型的“蕃薯”号,在导弹设计和制造方面已具有较强的能力。
航天工业是人类向宇宙空间发展的新兴工业部门,具有军民两方面的用途。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 航天工业将进入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的新阶段。在民用方面,直接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各种应用卫星正向高性能、多用途的方向发展,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人类将利用宇宙空间的微重力、高真空、无振动和无菌的特殊环境,生产稀有药品、材料,开发新能源;利用空间站、天空实验室、航天飞机和人造卫星,对地球长期进行观测和探测,研究空间环境对生物生命和材料的影响,这将使地球物理学、大气物理学等有关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发展。在军事方面,军用卫星将朝着多功能和系统化发展,并扩大到战术应用。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