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从而加大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 (二)体育事业发展也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经济的重要途径 科学本身就是经济,但是它还不是具体的、直接的经济,而是一种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经济,要把科学转化为具体的、直接的生产力,一部分是可以通过体育来实现的。 一方面通过体育教育,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所掌握,变成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构成劳动力的要素;另一方面,通过技术的发明创造,物化在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上,构成生产资料的要素。这一过程也是通过体育科学所培养的科技人才来实现的。社会科学也可以通过体育科学转化为物质力量。一方面社会科技的发展可以不断开拓劳动者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产生新的更高的劳动效率;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的发展,可以不断揭示生产活动的社会组织规律,提高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水平。 (三)体育教育是使科学技术实现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科学研究是一种精神生产,也称为科学生产。教育不仅仅能积累、继承前人的科学技术,而且还担负着发展科研的任务。体育教育培养体育健儿,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体育教育可使学生在一定时间系统地掌握某一领域前人的科学精华,也包括从前人某些思想技术中获得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实验,向未知领域探索,最后达到突破,促进体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四、体育事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 (一)体育社团的建立与发展 经济为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种社会团体在改革中获得适当的土壤和气候而迅速成长,到1992年有全国性社团1400个,省级社团19601个,县级社团16000个(据《中国日报》,1992年5月7日),“社会发展的转折与中国政治经济体制发展的转折吻合,然后转化为民间结社愿望和自由的主观力量,自下而上地推动社团的崛起”。但就其数量和质量、社会参与程度和开展体育活动的独立性上,与体育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呢?(1)采取“民办官助”的办法,由政府和财团提供资助靠民间体育组织来开展国内体育活动和参加国际体育比赛。我们已经这样做了,而且会越做越好。这种“结合型”的经费来源结构,由于有政府给予必要的拨款,可以确保体育组织的基本工作条件和国家体育计划的实施,又能引导体育组织强化自身的经济功能,调动其利用体育办体育的积极性,有助于体育组织与社会各界密切联系,增加企业团体的社会责任感,并对体育工作质量实行自发的监督。(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各种社会资源不再由政府垄断,被分解到社会的各个利益群体,使市民社会、世俗社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二)农村体育的发展问题 农村体育问题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持续难点和重点。农村体育,是指在县级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标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农村体育所涉及的内容包含农村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小城镇体育,还有部分竞技体育的成分。在我国13亿人口当中,有9亿是农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和国家历来以发展农村、建设农村、改善农民生活作为安邦治国的大事。发展农村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占有最大的人口基础和战略地位。农村体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大多数人口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发展农村体育,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全面贯彻实施,有利于体育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中华民族身体素质的增强,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农村体育问题的解决与否与解决程度,成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变量。 其发展建议有以下几点:(1)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2)加强对各级行政部门领导的教育,提高其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体育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3)加强监督职能: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对体育工作的好坏要“曝光”、群众对领导重视体育的态度及落实的措施进行评价、体育工作列入督导检查重要内容。(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思索农村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农村体育工作一定会有新的局面。 (三)认清体育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教训是忽视体育事业发展需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具体表现在往往追求表面“高指标”,导致规模大、效益低,大起大落。根源在于发展与条件脱节,条件跟不上发展,这是以前乃至当前的一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我们必须做到:要正确认识和贯彻“体育发展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也要依靠体育事业的发展”的指导思想。要贯彻和处理好“服务”与“依靠”的辩证关系。体育事业发展必须坚持以条件定发展的方针。 (四)体育产业亟待发掘 体育产业是新兴的并具有发展前途的、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健身等需求的产业。社会的分工,经济的发展。使体育产业从非独立行业而逐渐成为独立行业,使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特定的功能。目前体育产业的主要市场有健身娱乐业、体育用品业、体育竞赛转播业、体育博彩业、体育广告业、体育经纪业和体育电子商务等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体育运动的发展必然扩大对有关部门产品或劳务的需求,为这些部门提供市场,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首先,可推动运动器材、运动服装、运动训练和科研仪器设备、运动饮料、药物等生产的发展。据资料反映: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4000亿美元,并且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5%。1998年美国体育产业产值达631亿美元,体育产业产值占GDP的2%。相比之下,中国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其存在的问题在于:(1)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明显快于西部。(2)结构不合理:具有本质功能的体育健身娱乐明显落后于体育表演业。(3)其他部门没得到协调发展,部门之间的关联也很低。我国体育产业总体来说,发展前景诱人,空间广阔,成长潜力惊人。据估计,按目前中国的发展速度到2010年体育产业产值至少可达几百亿元。 那么,怎样才能使我国体育产业很好地运作,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呢?主要谈以下几点建议:(1)加大对西部体育产业的投资和开发。利用西部独特的地理环境开发体育旅游。注重西部农村社团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普及,土法上马、土洋结合、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制为主。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价值。(2)调整体育产业结构。加大健身娱乐业的发展。加强社区健身指导员的培训等。(3)通过“民办官助”,其他各部门的资助合作带动体育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4)扩大体育产业规模,在政府的支持下,争取举办世界级的大型体育赛事。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