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行业经济
   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与可持续发展      ★★★ 【字体: 】  
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与可持续发展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22 21:07:41   点击数:[]    

非鱼;贝类则以美洲牡蛎、欧洲牡蛎等。
我国是世界海洋大国之一。有广阔的浅海滩涂;同时,也有相当大的淡水水域。可引上的新技术和养殖种类相当多。但是,从我国引进的情况来看,数量仍然太少。特别是一与农业相比,差距甚大。
2.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重复引进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对外交流与合作渠道不断扩大,不少单位自行联系,往往造成同一技术、同一种类由不同地区和单位重复引进,如虹鳟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澳州龙虾、条文鲈、扇贝等多次从国外引进,有的因引种后的保种及纯系复壮工作做得不够,导致很快失去其经济优良性状而不得不再次引进等,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同时,也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3.推广应用的力度不够
调查发现,不少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小集体意识,往往自行引进、自行试验,自然推广生产,导致许多技术和品种引进后多年仍难以推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是技术和种质资源的一大浪费。
4.检疫工作仍未引起高度重视
经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在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过程中不能按规定进行检查、检疫。有的虽履行了检查、检疫手续而未能真正做到检查、检疫,甚至有的单位和个人通过民间渠室和三资企业的商务活动引进的种类根本不履行检疫手续。因此,难以杜绝和查处病虫害的带入,这一点,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充分关注。
四、发展战略与对策
1.建立全国性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
要使我国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必须建立全国性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以便对我国已经引进和待引进的水产养殖新品种进行全上程跟踪管理。并根据产业发展,制定出今后引进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域资源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引进新品种,防止重复引进和分散引进。
2.严格执行检疫法规,杜绝病虫害带入
水产养殖新品种的引进,对我国的渔业发展确实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不应忽视在检疫方面的问题。检疫是引种中重要的一关,世界各地农作物引种中因检疫不严带进病害的例子很多,损失也很严重。应抓好检疫关,防患于未然。在实施引种的过程中,应对新品种和随其而来的所有工具、饵料进行严格的检疫、消毒并隔离饲养,确定无疑后再转入大面积养殖。特别是近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水产品流通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有些养殖品种是通过非正常渠道而流入中国,导致一些病虫害的漏检,今后应加大执法力度,严防带入新病原。
3.应尽快建立国家级良种引育中心并加强对原、良种场的规范化建设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不少地方原、良种资源的紧缺和浪费并存。因此,建议一是实施原、良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狠抓国家级原、良种场的年检。同时,要制定一系列包括税收在内的优惠政策,从物质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并实行原、良种的定点生产,取缔无证生产。二是建立健全权威性的国家原、良种监测机构。建全有关法规,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苗种生产规范,三是加大对原、良种场的资金投入,改变原、良种研究和推广滞后于生产的局面。四是建立国家级良种引育中心,实行全封闭隔离保种和扩种工作,以保持和提高亲体与苗种的质量,防止种质退化。从而提高原、良种场的社会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
4.应重视和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物种进入新环境,适应后一般会获得长足约发展,因为新环境中通常缺乏限制其发展速度的天敌。因此,如果对此估计不足或缺乏防范措施,引种的结果弊大于利,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如克氏鳌虾的引种就是一个例子。克民整虾原生长在美国南部,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大约50年前被引入我国。这种虾生命力极强,被引种后迅速在我国淡水资源丰富的南方产稻区繁衍开来。由于其性情凶猛,喜穴居,捕食幼蟹,毁坏庄稼,对当地自然物种和埂田堤坝有危害,因此被当地的居民视为敌害。藻类引种也是这样,在尚未对欲引进种的生态习性、生活史等各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之前盲目进行引种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引种进入自然环境后进行侵略性生长,使原生境中的种类生长不良甚或消失,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因此,引种之前应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和论证工作,引种之前应严格控制养殖范围,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后再推广。
5.切实搞好引进后的保种和推广工作
引进的优良养殖品种和养殖技术,对于缩短周期,增加我国水产种质资源,提高渔业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发现,我国引进的不少品种和技术尚未能达到规模化和产业化。其原因之一是多数未建立行之有效的保种和推广基地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级苗种繁育和养殖基地。另一原因则是资金短缺,没有足够的保种与推广资金。引种通常只是引进少量亲体,然后经由这些亲体大量、反复地繁育后代以形成新的种群。引种的初期,经精心选择的品种会表现出令人满意的优良品性。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与当地环境的融合,与当地相近种群的混合,引入品种会在各方面有些变化,一些特点因缺乏及时的补充而渐渐消失,直接影响到生产的连续性。任何品种都存在着衰退的趋势,而及时地补充新的纯正亲体则是防衰退的最有效途径。此外,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原产地补充新的亲本相结合,就可既经济又安全地保证引进种的长远发展。国家和有关部门,应加大这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广应用的进度。
6.今后应重点引进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及渔业新技术
(1)在立足自主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有选择地从国外引进一些生长周期短、直推广、品质优良的养殖种类,并通过驯化、繁育使其尽快达到产业化。
一是应考虑种质的引进更新。如我国各地虽多次引进罗非鱼、海湾扇贝、罗氏沼虾、虹鳟、德国镜鲤、巨藻等,多数已发生退化,因此必须扩大引进的种类。对罗非鱼,应重点引进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来罗非鱼原种和不含卵孵化的罗非鱼新种。以更新现有亲鱼和提高苗种生产能力。并建立相应的区域性保种中心和繁育中心。通过保种和扩种,使现有的罗非鱼种质得到更新。对海湾扇贝、墨西哥扇贝、罗氏沼虾、虹鳟、德国镜鲤、应以引进原种(或优质种)为重点,经过保种,使现有余体得以基本更新。
二是新养殖对象的引进和驯化。从国家来看,应重点和继续引进适合我国北方海域养殖的鱼、贝类和适合我国南方海域养殖的贝、藻类为重点,并积极引进品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海、淡水养殖种类。其主要品种如大菱鲆、条纹鲈亲鱼、俄罗斯鲟(俄国鲟、闪光鲟、西伯利亚鲟、杂交鲟等)、俄罗斯淡水白鲑、斑点叉尾新品种,美国拟石首鱼、欧洲大扇贝、朝鲜栉孔扇贝、新西兰鲍、万氏白对虾和缅甸沼虾等,
(2)应考虑引进海水集约化育苗、养殖过程中的水处理技术与设备,深海抗风浪网箱和沉浮式网箱制作技术,某些经济鱼、虾贝类的关键育苗技术,紫菜冷冻床育苗技术,耐盐植物,高效饲料配制与加工技术,养殖病虫害的快速诊断与监测技术与设备等。
(3)应考虑引进鱼、虾、贝类遗传育种关键技术及干扰素基因克隆及干扰素制备技术与设备,于细胞培养技术,转基因打耙技术,生长激素制备技术与设备,鱼类疫苗制剂与制备技术,营养转化测定技术与设备。
上述任何品种和技术的引进都应经过严格的论证与评估,并经主管部门审批后才能实施,以确保引进成功和避免产生不应有的损失。特别是应注意对生态负效应的评估与检查。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三网聚合,数网竞争------ 兼论发展我国电讯产业的政策环境

  • 下一篇文章:轿车工业:产业概况及产业组织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与可持续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与可持续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培育和发展水路运输市场
  • ››欧盟一体化进程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
  • ››在WTO架构下构筑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
  • ››转基因植物商品化的前景展望
  • ››我国轿车消费市场分析
  • ››中国汽车及其附诸行业的简单分析
  • ››制造及其系统的创新与管理的发展
  • ››从汽车工业看日本的计划经济
  • ››家电产业过剩的分析-中国家电产业...
  • ››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原由及策略
  • ››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与可持续发...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