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退出历史舞台。
诚然,某一时代的主旋律总有一天要随着那个时代的结束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但历史总是忠实地遵循着其内在的逻辑规律不断地演进着,历史也总会在纷繁多样的世界里寻觅和孵化出新的时代主题。在这里,市场与计划、自由与管制、竞争与协调、经济的全球化与世界政府、道义与强权、效率与公平、机遇与发展、生产与分配等等一系列时代要素的显现和彼此间的相互对话与密切交流,都将是人类必须认真审视、冷静思考和严肃对待的重大课题。当然,在历史的自我提升和融合大于冲突,互补大于对立的思维转换中,这些要素已逐渐地摆脱了过去的那种截然对立的状态,在"全球化"这一时代精神的共振中彼此委婉地表达着各自的心曲:在冲突中希翼着融合,在对立中寻求着互补,希望能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相互制衡的全球生态环境,构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新的社会运动体。
历史是不会终结的,历史还会以其古老的不变方式继续地演义下去,她不会委身于某一个神圣主题,也不会归结到某一个什么主义的名义之下的。历史永远是多元与多义的,因此也永远是灿烂与多姿多彩的。
注释: [1] [美]《纽约时报》,2002年6月30日。 [2] 《环球时报》,2002年7月4日。 [3] 方思涌《美国商业机制有问题吗?》,[新加坡]《联合早报》,2002年7月27日。 [4] 同上。 [5]《羊城晚报》,2001年5月23日。 [6] 埃菲社墨西哥城2001年7月10日电 [7] 李秀丽、李妍《是非纷纭论金融衍生交易》,《世界知识》,1998年第7期。 [8] 埃肯格林(B·Eichengreen)《金融市场的垄断》,[美]《当代历史》杂志,1997年1月号。 [9] 陈文鸿等、朱文晖等《1998东亚经济何处去》,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9月,第316页。 [10]金中夏《国际私人资本流动格局、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第3期,。 [11] 易宪容《美股泡沫爆破引发金融危机》,香港《大公报》,2002年7月24日。 [12]《国际金融报》,2002年7月7日。 [13] [日]《朝日新闻》,2002年7月23日。 [14]贾斯廷·拉哈特《提防经济二次衰退》,[美]《美国有线新闻电视公司网站》2002年8月2日。 [15] 摩蒂塔·柯汉《西方的双重面孔:西方穆斯林人能够持平地看待西方吗?》,[美]《外交政策聚焦》杂志,第6卷2001年10月号。 [16] [英]《卫报》2002年6月15日。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