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至500美元不等的版面费。而国内优秀的学术期刊版面费也不高,比如《电工电能新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都在1000元左右。问题的关键是少数学术期刊只认钱不把关论文质量而使版面费背上了坏名声。 汤广福就经常接到所谓“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业内权威学术期刊”的来信,“都是一些不入流的学术期刊寄的,里面除了说收钱发论文外,对于论文质量只字不提。”汤广福对《北京科技报》记者说,他现在已经产生逆反心理,对于这种主动上门的学术期刊不屑一顾了,甚至,他要求自己带的学生也不许在这样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但是,汤广福坦言,在单位评审职称的时候,一些人拿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充数。
那么学术期刊收版面费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对此,冯长根指出,版面费制度本身不是一个坏制度,因为它使得科技界按照科技界的规律发表论文。但是,中国的科技期刊有5000多种,由于当初申请刊号的时候各种层次和级别的都有,管理上确实比较混乱。而正是这些少数出问题的期刊成为整个科技期刊的害群之马。
担任了20年《理论物理通讯》主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告诉《北京科技报》,一旦收取版面费,必将影响学术论文的质量,降低学术期刊本身的信誉。“这也是造成现在国内学者更愿意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外学术期刊上的‘崇洋媚外’的直接原因。”
相关数据也印证了何祚庥院士的判断,从1994~2004年,我国科技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力是不成比例的。论文的数量排名位居世界第9,但我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在世界上仅排第18位。我国每篇论文平均被引证次数更低,排在世界第124位。
长期在日本留学工作的张家森告诉《北京科技报》,日本科研机构在评职称时,没有SCI概念,也不考核影响因子,而是看研究者在整个领域的贡献和成就。对比国内在巨大的论文数量背后,论文的质量是很难保证的。
何祚庥院士在分析国内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的根源时认为,学术期刊和其他社会类的期刊不一样,学术期刊是公益性质的,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从事这个行业的科研人员,而不是普通读者,坚决不能市场化、商业化运营。
张家森告诉记者,在日本,学术期刊都是隶属于不同协会的,每年,这些协会都会给下属的期刊足够的经济支持。张增艳也说,欧洲的一些学术期刊甚至都不收费。比如,她当年曾投稿德国的《理论应用遗传学》。这个期刊规定论文在12个页面以下是不收费的,而彩版或超出规定页数就要收费。当时她的论文超出一页,交了200欧元。同时,欧洲的期刊在审稿上有一套评价标准。比如英国的《植物学》就要求论文具有创新性、理论价值、实用价值,论文中的试验结果必须要经得起重复推导,有关数据在计算机模拟中要能够还原,论文的逻辑关系也要清楚。
章志英说,其实国内的权威期刊也是注重稿件质量的。《物理学报》作为严肃的学术期刊,一直坚持论文质量高标准。长期以来,期刊的论文录用率只有20%。这也需要严格的审稿制度来保证,目前,每一篇论文都先经过责任编辑初审,通过后再由至少3位该领域第一线学术带头人组成的审稿组进行审评,通过后再由副主编、主编审定。
而我国的学术期刊由于近年来全部实行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期刊的一切开销均须自负盈亏,有的地方主管部门还给期刊下达了创收任务。可是学术期刊专业性强,导致广告额少,很多学术期刊甚至都没有广告。为了生存,只能走收版面费这条路。
何祚庥认为,有关部门既然把学术期刊推向市场,也要考虑到生存问题。1988年中国科协出台了039号文,建议各学会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此举成为国内期刊收取版面费的开端,可以说,把学术期刊推向市场是版面费泛滥的主要根源。 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有关部门承担起学术期刊生存的责任。在此基础上版面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术期刊也会获得更大发展,《理论物理通讯》就是最好的例子。
《理论物理通讯》现任编辑王伯林告诉《北京科技报》,我们的所有办刊人员都是理论物理所的在编人员,每年人员工资、房屋、办公、印刷等大约需要40、50万,期刊的主要经费都来自理论物理所的支持。 另外,为了扩大在国际理论物理学界的影响,《理论物理通讯》在2008年1月和英国物理学会签订协议,通过他们的所属出版公司专门负责期刊在中国以外的发行。
虽然由于保守商业秘密的原因,王伯林没有向记者透露签约金额,但是,双方会在1年到期后,按照第三方评估的方式,判断《理论物理通讯》的影响力和下载次数。然后,双方按照一定比例分成。
也许,《理论物理通讯》的做法能够让举步维艰的国内学术期刊看到希望。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