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原语,而且是在考虑异域文化的前提下寻求一种最佳的翻译方法。至于什么是它的“度”还没有固定的定规可循,所以如何准确地把握它的尺度还有待译者经过长期的磨砺和探索。笔者拟就双语转换的“度”这个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2.1 探究词语的历史、社会背景意义及文化内涵,准确把握文化“传真”
文化翻译既要考虑历史、社会背景,又要注重那些有同有异,大同小异,同中有异的词语,译者要保持清晰的思维,既要注重文化深层的蕴含,又要了解语言表层含义的异同之处。 2.1a 摆脱性忌讳和性压抑的民族心理制约
不同民族的社会风尚,伦理道德的异同,有时也使原文难以予以忠实传译。比如在法国,男女间一旦可以亲吻嘴唇,那就几乎等于可以同床共枕了。所以为了照顾民族习惯,怕有伤使用译文语言国度的风化,法国人在翻译英国小说时,将英国式父女亲嘴改为法国式父女拥抱。显然这是有异于原意的改写,不能达到“传真”效果。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这么一句话:He made you a highway to my bed, But I, amaid, die maiden-widowed.
受到我国几千年礼教文化干扰的前辈翻译家朱生豪把此句译为:他借你(软梯)做牵引相思的桥梁,可是我却要做一个独守空闺的怨女而死去。此句中的“死”被悄悄地译为得体得多的“相思”,因而产生了经不起推敲的语病。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一个尚未出嫁的闺女怎能直截了当地说出要她的心上人“上我的床”呢?情感、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的90年代的翻译家方平,冲破了性忌讳和性压抑的民族心理束缚,把此句改译为:他本要借你做捷径,登上我的床,可怜我这处女,活守寡,到死是处女。方译显然更贴近原文的本意。
2.1b 切勿被表层含义所迷惑
例如“骨鲠在喉”是有话要说,非先吐之而后快,而“have a bone in one’s throat”则正好相反,是把骨头卡了喉咙作为不愿说话的借口。又如中国成语“知子莫如父”与美国的成语“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child”似乎形式与意义上都很相近,其实涵义相反。汉语强调父亲最了解孩子:英语却用“It is (a wise father) that…”这种句型来反衬即使父亲也不一定了解孩子。再看下面的谚语:The nearer the bone, the sweeter the meat. 有人把它译成“越是贴骨的肉越香”,那就只会使人想到作为食品的肉类。这仅是对字面表层含义的理解,它真正的喻义是“slim people are more attractive than fat people.”请看下面的例句:
A little skinny … for my taste, but like my ol’ dady used to say; the closer the bone, the sweeter the meat.
译文:就我的眼光来看……瘦了点,不过我老爹常说:愈不长肉愈俊俏。
有些带有宗教色彩的成语也值得注意。例如:Lick/Kiss the dust (《弥加书》第七章第17节)不能冒失地译成“五体投地”或“顶礼膜拜”。该成语深层喻义是“卑躬屈膝,忍受侮辱”,其贬责之意与汉语中的“胯下之辱”略有相同之处。
以上译语例子都是注意了词语表层字面的含义,而忽略了受其文化特性制约的深层意味。
2.1c 把握原文中人物的心理特征和事物的本质特征
形神兼备的比喻在描绘人或物外观的同时,也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的精神实质。它寓神似于形似之中,使形似的比喻更具有实感。例如:He (Prebel) looked at the clock. The big second band was sweeping down like a guillotine. (Pat Frank) 此例中,秒针与铡刀在外在相似点在于其下落迅速,内在相似点在于两物——时间和铡刀——同样无情,正在逝去,而他(Preble) 应下决心的时刻却在一秒一秒地逼近。又如:Beauty is but flower, which wrinkles will devour。外观上,“beauty”和“flower”两者都很美,但最终都会被吞噬,本质上两者具有mortality(必死性)这一特点。
2.1d 找准直译、意译、注释三者的“契合点”,体现原语的文化风貌
例如:There is a mixture of the tiger and the ape in the character of a Frenchman.
a. 法国人的性格混合有老虎和猿的成分。
b. 法国人的性格既残暴又狡猾。
c. 虎恶狐狡,兼而有之,这就是法国人的性格。
以上的译文C是直译和意译融为一体的最佳体现。
又如:It seemed strange that the various editors should permit such redundant flogging of dead donkey, unless perhaps they had a suspicion that after all the donkey might not be quite dead, and wished to make sure.
译文:奇怪的是,还有编辑竟允许一再鞭打死驴——重复已成定论的东西,除非他们也许怀疑驴子可能没有完全断气,想证实一下。(此句中带点的部分意译,其它部分直译。直译保持了原有的表达方式,意译体现其内在含义。)
在美国中篇小说《街头女朗玛吉》中,有一句母亲说女儿的话:An ‘after all her bringin’ –up what I tol ‘her an’ talked wid her. She goes the d’ bad, like a duck teh water. 这里Like a duck to water是个很贴切的比喻,很容易被中国人接受。于是孙致礼先生把全句译为“我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