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亭子,甚至路牌(爱护绿化、森林防火等)等给学生看,让他们用英语描述或提出书写错误;禽流感来了,我会谈一点相关知识,之后,先由呼吸病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的博士从各个侧面介绍背景知识,再由其它学员展开讨论;Barry J Marshall和Robin Warren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后我又让消化病学的博士介绍幽门螺杆菌方面的知识;我还要求学生将我上课用的笔记本电脑的配置用英文陈述;甚至从草地上捡起一朵紫荆花让学生描述……这可能就是所谓的Brain Storm吧。通过者些练习,让学生在所见所闻中“即所得”,养成用英语进行思考的好习惯。 第六,猜谜 有一次我将thalassemia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绝大部分不解其意。然后我将“地中海贫血”写在一张纸条上“偷偷”递给一位同学,并请他用英文解释给大家听。之后,我会提问其他一些同学说出谜底。如果不知道,则继续请另外一个同学,直到谜底揭晓。有时我会提示一些关键词,比如“anemia (口语:decreased number of red blood cells or hemoglobin (口语:the protein that transports oxygen in the blood.)”、“genetic disease (口语:disease passed down from one generation to another, or disease passed from parents)”、Mediterranean(口语:the area surrounded by the countries of southern Europe, North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 有时我从兜里“偷偷”拿出一粒骰子给一个学生,让他用英语描述,然后让其他学生猜谜。这里我希望学生能够说出以下几个关键词中的2~3个:small cubes,with six marked faces,made of plastic,each face with one dot number from one to six,for games of chance, i.e. gambling。 另外,我还允许学生通过手势、动作、甚至画画来表达意思。 爱玩游戏是人的天性,通过“猜谜”,一是活跃了课堂气氛,二是活跃了学生思维,最重要的是,学生明白了:晦涩难懂的医学专业词汇原来可以如此简单地表达!这无疑增强了学习实践口语的信心和兴趣,突破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第七,除了实践,别无他法 采取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实践对象的教学方法,将课堂实践与考核挂钩。具体做法如下: 每人必须做自我介绍(占考核的10%); 每组必须完成1个Topic的演讲,并接收提问和答疑,组内的每个成员必须演讲其中的某一个部分(占10%,组平均分即为每个组员的分数); 课堂提问并回答问题:至少问别人1个问题,至少回答别人提出的1个问题(占10%,积极发言的志愿者可获10%的加分); 第八,课外活动 语言环境不仅仅在教室内,不仅仅在医学英语课堂上,而应该主动地创造学习环境。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求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听力练习的真正原因。此外,我还组织了“中-印友谊桥”活动,即每周二晚上将20余名英语发音比较好的留学生与博士们共度“良宵”,在双方互不明白对方语言的情况下创造英语语言环境,并进行交流;我还主持了由John Philip主讲的专题讲座,参与了我校与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会举办的英语联谊会等等。 课程结束后,一位王姓博士激动地说,他留英一年半始终没有学好口语,可今天开窍了!另一位孔姓博士兴奋异常,感谢我“撬”开了她从小学学英语开始从没在大庭广众之下张开过的“铁齿铜牙”,竟成了课堂上的“百灵鸟”。 可见,语言学习,尤其是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智慧,运用灵活多变、行之有效的手段、兼顾课堂内外,培养出与学位相称的、具有自由进行国际交流的博士研究生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