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基础科学
   传统农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 【字体: 】  
传统农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0:04:53   点击数:[]    

到二十几万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此外,还有季节性的剩余劳动力。一般是“四个月种田,七个月休闲”。

  农业的技术进步,使种植业的用工量趋于减少,这又剩余一部分劳动力。按襄阳县农业局1991年以来的调查,近十年来五种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亩用工,除小麦下降较少外(减少4.5%),其他都下降了12~29%。全国的趋势也是如此,1990~2000年全国稻谷、小麦、玉米、油菜、棉花平均每亩用工一般下降了29~34%。

  从3个县调查看,近年来,县域内的国有企业亏损、破产增加,提供就业机会的能力大幅度下降。襄阳县提供的材料显示,县直的34家企业资产负债率大都在100~200%之间。34家企业共欠银行本金10亿元,企业人均负债3万元。据县劳动局提供的数字,2000年县属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82元,实际上有50%的职工已不在本岗位,自谋生路。34家企业中只有9家能正常生产、4家停产、21家不能正常生产。襄阳县主管领导认为,现在中央的政策是管大不管小,而县级没有国有大中型企业,地方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差,基本处在银行不贷款、政府不扶持、职工不出资的境地。

  从1997年起,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变化,乡镇企业处在产品结构调整、内部转换机制和严峻的市场竞争之中,加上乡镇企业本身的问题,乡镇企业发展开始走向“低谷”,吸收农民就业的能力已大大下降。不仅如此,盲目发展乡镇企业,给银行造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也使各级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襄阳县是湖北省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一个县,乡镇企业产值在全省居第二位。乡镇企业吸收了1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可以提供1600万元的地税收入。乡镇企业在发展初期主要靠国家税收的优惠和财政周转金的支持。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的规范化,税收优惠的减少,财政周转金的取消,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加上乡镇企业本身的问题,从1997年起,乡镇企业发展开始走向“低谷”,纷纷破产、倒闭。乡镇企业在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方面的地位已严重削弱,农民来自乡镇企业工资收入的增长率已显著下降。1997年全县乡镇企业年总产值达274亿元,到2000年,产值下降到175亿元。调查中发现,乡镇企业有很大的“泡沫”。县里的主管干部讲:现在乡镇企业的数字仍有60%的水分。我们调查的一个村,村办企业产值报了1200万元,实际只有40万元左右。从襄阳情况看,倒闭后的乡镇企业给地方财政带来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全县乡镇企业转嫁到财政负担的债务总额在5302万元以上。全县村一级因开办企业负债1.34亿元。有的基层干部讲,乡镇企业由财政的支柱变成了财政的压力。

  在河南省鄢陵县的调查中发现,乡镇企业情况发展的特点和问题与湖北襄阳县有相似之处。2000年全县乡镇企业共有8059户,从业人员5.1万人。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48亿元,增加值11.7亿元,实现利润59787万元,税金4443万元,上缴财政2500万元。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现在乡镇企业的总产值“水分”仍然不少。当地两个乡的领导讲,“乡镇企业的数据都是应付上级的,实际不是那回事”。县乡镇企业主管领导也承认统计数据有一定的“水分”,但“这是上面的指标任务,不能怪我们,指标是层层下达的。”鄢陵县乡镇企业(包括个体私营企业)吸纳就业1990年为59740人,1994年增加到近7万人,此后出现下降,到2000年,吸纳就业仅为51404人,比1990年还降低14%。泰和县近5年乡镇企业没有发展,乡镇就业人数也出现下降。

  传统农区乡镇企业发展缓慢,究其原因,有以往以行政方式办企业及企业制度问题造成的失败,有当地农民购买力薄弱和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也有农业半自给经济环境下人们缺乏办企业所要求的市场观念、技术和经营管理素质的制约。导致目前传统农区农业剩余劳力就业门路狭窄,农民增收缺乏新的增长源。

  四、农民负担总体水平过重,收入越低的农户负担越重

  根据我们对3个县的抽样调查,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103元,而人均负担量是252元,负担量占农民人均纯收入近12%。这个水平相对于其他地区并不算特别沉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均收入不到1400元的襄阳,人均税费负担总额为389.37元,农民负担占纯收入中的比重高达28%。

  由于农民的负担与农民经营的耕地面积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通过分析农民负担与耕地面积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揭示农民的负担状况。从三县的调查情况来看,亩均纯收入为407.31元,亩均农民负担为109.44元,亩均负担占亩均纯收入的比重为26.87%。这样,在扣除各种负担以后,如果考虑劳动力成本,种地基本上就不赚钱了。

  

表1  襄阳、鄢陵和泰和县样本户种植业负担情縚


  

  从调查农户看,越穷的农户相对负担越重。人均纯收入在500元和1000元以下的农民,人均各种负担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高达36.22%和38.50%。这个负担水平相对于任何行业的劳动者都过于沉重。人均纯收入在1000~2000元的样本农户,人均各种负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20.42%。而人均纯收入在2000~3000元和3000~5000元的农户,人均各种负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则为7.87%和8.12%,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国农业改革发展的趋势及策略

  • 下一篇文章: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传统农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传统农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解答
  • ››WTO对我国粮食区域流通格局的影响
  • ››美国农业政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障碍与对策
  • ››当前台湾农业科技发展的特点分析
  • ››关于生态农业发展的障碍探讨
  • ››论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持续化的关系
  • ››究竟应该如何认识中国的农业、农村...
  • ››入世对中国农业利大于弊
  • ››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
  • ››传统农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