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基础科学
   论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持续化的关系      ★★★ 【字体: 】  
论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持续化的关系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0:04:37   点击数:[]    

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主要手段,而将“新的绿色革命”放在突出地位。重新肯定了新品种、化肥、灌溉、农药在农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特别强调化肥与灌溉是“新的绿色革命”的重要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所谓“新”主要有两点。一是绿色革命的四大技术手段必须与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采取相应的政策与科技进步并增加投入。二是将绿色革命的各项技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重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也曾有人主张将新的绿色革命建立在生物工程基础之上,但鉴于来自生态保护主义的强烈反对与抵制,联合国粮农组织采取了十分审慎的态度。总的认为生物工程是有前途的,但它“是国际争论的焦点,发展中国家要在10~20年后才能理解到它的好处”。

五、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集约持续农业

以上四种思潮各有所长与所短,各有它的背景与适应性,农业具有极大的地域性与差异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农业的思路、目标、内容、技术体系都不尽相同。发达国家人均占有谷物750公斤,肉类60公斤,而发展中国家却分别只有250公斤与12公斤。因此,前者已将关注的热点放在环境上,而后者仍将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在最近的罗马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上与会的60位首脑中, 来自发达国家的仅有一位,说明了立场与爱憎的分明。因此,我们在努力吸收世界各种农业思潮与理论精华的同时,一定要冷静地加以辨别,关键在于“中国化”。

1949年以来,中国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与农村生态环境获得了持续的发展与改善。但是目前农业生产与环境形势也日趋严峻,怎样养活养好十多亿中国人已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在罗马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期间一位美国记者提出:“你认为中国真的能够达到粮食自给吗?”我的回答是“在今后一二十年内,如果我们真正去努力搞好农业,而且按适合中国国情的方向道路去进行的话,做到粮食

     

基本自给(95%)不是不可能的”。那么什么是中国式的农业发展的方向道路呢?

首先,我们要力争在30~5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内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尽管当前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而不再将这口号作为他们的目标,因而国际学术界农业现代化的声音已甚为微弱,西方已将现代农业称之为常规农业,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仍有待于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它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在物质上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实现水利化、化学化、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这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没有它就谈不到农业现代化。第二,在技术上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实现高产化、良种化、耕作制度与农业结构优化、栽培技术规范化、资源利用高效化、节约化。第三,在经济上,用现代的经济管理科学指导农业,实现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土地或经营规模化、社会化。第四,资源环境良化。保护资源,减少污染,净化美化农田与农村环境。最后,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还必须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同步进行,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持续地提高生产力实现农村农民的富裕化。那种匆忙将农民真实的人均年收入还不足200美元时就拔高为“小康”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其次,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还必须有自己的发展道路与模式。根据中国人多地少、粮食紧、规模小的特点,必须强调高产、高效与持久发展相结合。第一,集约农作。将提高土地利用率、资源利用率放在首位,力争低产变高产,少熟变多熟,广泛采用复间套种。绿色革命强调的高产品种、灌溉、化肥等集约技术仍是农作的支柱。第二,高效增收。也既要在高产同时做到增加经济效益,力争高产与高效的同步进行。要随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与作物结构,增加高价值动物与作物的比重,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大力开展农产品的就地加工与其它二三产业,促进农村的小康与富裕化。第三,在保护资源环境基础上,强调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的结合,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与抗逆能力,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田,促进农业与农村的持续发展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一位著名的美籍华裔农业专家善意地对中国高产高效方针提出异议,认为高产高效与持续发展是对立的。我们的意见是,在中国的国情下,农业不讲高产高效不行,不讲持续发展也不行,唯一的出路是将高产高效与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走集约持续农业的道路,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鸟夫在罗马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上讲:“广泛受到环境保护主义者批评的建立在持久基础上的集约农业是减缓饥饿的唯一途径”。当然,不同地区,在现代集约持续农业道路上所采取的模式应是因地制宜多种多样的。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下一篇文章:试论农业产业化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持续化的关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持续化的关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解答
  • ››WTO对我国粮食区域流通格局的影响
  • ››美国农业政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障碍与对策
  • ››当前台湾农业科技发展的特点分析
  • ››关于生态农业发展的障碍探讨
  • ››论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持续化的关系
  • ››究竟应该如何认识中国的农业、农村...
  • ››入世对中国农业利大于弊
  • ››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
  • ››论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持续化的关系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