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4、完善环境规划法制建设 国家法律及各项相关法规、制度、条例、标准等是制定实施环境规划的依据。但我国在环境规划的法制化方面做的还很不够,具体的《环境规划法》尚未出台,国家一级的环境规划法规体系刚成雏形,地方性的环境规划法制建设也还未全面开展,因此在环境规划的编制实施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依据和约束。未来的社会是法制社会,一切都要以法律为准绳。我们应将环境规划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并使其运作规范化、程序化。环境规划的法制建设不仅要对环境规划从编制的实施的各个环节中规划管理部门及相关行政机构的职权内容和范围进行设定,还要制定各个环节中所必须遵守的程序规定。为此,我们应尽快出台《环境规划法》,同时制定各种地方性法规条例,把规划申请、授权许可、公众参与、规划上诉等各个过程以法律的形式固定化,形成全面的环境规划法规体系,做到依法编制、依法行政。 5、加强环境规划教育 环境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它的影响因素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难以预测的变化,不可能完全彻底地实现目标,因此目前有些领导把环境规划看的一文不值,认为是搞形式主义。也有一部分领导过分看重环境规划,希望把它编成具体操作手册,对其横加干预。环境规划毕竟是一种不确定性很强的宏观规划,追求的是规划的整体性、综合性和长远性,不可能编的过分详细。因此这两种心态都是不可取的。此外,目前我国部分规划人员也存在"思想错位",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过分注重规划的编制技术,而对规划的实施考虑不够,从而使得本应是政府行为的环境规划变成了编制人员技术行为,增加了规划实施的难度。 为使政府部门及规划人员对环境规划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为了促进环境规划理论方法的研究,我们应加强环境规划教育。对于一个完善的环境规划体系,环境规划理论研究和环境规划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系统的、完善的环境规划教育体系将有助于环境规划学科的健康发展。未来的环境规划教育体系应包括环境规划普及教育、规划专业高等教育、规划职业准入制度和规划师职业联盟组织,如学会、协会等。在环境规划教育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重视规划人才的培养。 www.qiqi8.com 778论文在线 结论 环境规划是我们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纲领和依据,是起指导作用的,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我们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我国目前的环境规划体系中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影响了环保工作的进程,同时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强环境规划体系建设,建立一个科学的、健全的环境规划体系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未来的环境规划体系应包括环境规划法规体系、环境规划行政体系、环境规划技术体系、环境规划管理体系、环境规划理论体系和环境规划教育体系等多个方面,将是一个比较系统和完善的体系,能使环境规划真正起到促进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国家环境保护局计划司《环境规划编写组》.环境规划指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11 傅国伟.当代环境规划的定义、作用与特征分析.中国环境科学,1999,19(1):72-76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