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理工论文 → 建筑工程 |
|
|||||
城市园林绿化科技发展与成就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28:44 点击数:[] ![]() |
|||||
地理、气象、土壤、植被等基础上,根据我国“三大阶台”的地形特征和400mm等雨线,将全国分为干、湿两大区域。以30年极端最低温度的平均值为指标,垂直分布以相对高度100m为指标,将全国分为10个大区、20个分区。共收集整理4650多种园林绿化树种资料并建立了数据库,可查询各树种的分布、性状和生态环境要求等200项内容。该项研究历时10年,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等单位共同完成。为我国各城市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对树种的选择、树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起到了指导作用。 2、中国花经 我国的花卉资源极其丰富。于1990年出版的《中国花经》,是内容最完整、篇幅最长的一部花卉典籍。该书收集条目达188科、772属、2354种。全书对各种观赏花卉的原产地及分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栽培技术及有关审美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都进行了科学的论述。陈俊愉、程绪珂、严玲璋、王大钧、徐民生等130多位花卉专家、学者参加了该书的编著工作。此书材料丰富,数据可*,信息量大,实用性强。 3、草皮地被植物应用 在草坪栽植技术方面,已研制成功无纺布植生带、“地毯式草皮”,方便运输,便于栽植。同时还进行了坡地强制绿化试验,在60至70度的斜坡上用喷植法施工种上草皮。在足球场直播结缕草的试验,也获得了成功。在北方城市,通过引种试验,成功地栽植了冷地型草,延长了草坪的绿色期。在华中、华东、西南等地,也开展了草坪地被植物的试验研究,通过生理生化分析、实地引种观测等方法,筛选出一批适合南方地区的草种、地被植物。 4、育苗技术 为了加快育苗速度、发展苗木品种,各地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育苗。有的北方城市采用自控电热温床新工艺,解决了繁殖常绿树幼苗越冬的问题,比露天育苗缩 短了8个月。有些苗圃,应用生根激素,使用塑料棚、温室及容器育苗,大大加快了育苗速度。还有些苗圃,应用全光照喷雾扦插繁殖苗木,生根率一般超过90%。广州在繁殖大叶榕时,把传统的高压和长枝扦插改为短枝扦插,操作方便,成活率高。有些苗圃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珍贵苗木,效果很好。 5、植物病虫害防治 许多城市的园林科研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在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八十年代后期,上海、天津、南京、广州、西安等市的园林部门,联合对我国43个城市的园林植物病虫害、天敌资源开展调查。共查出园林植物病害5,508种,寄主1,254种,病原物1,243种;虫害8,265种,寄主563种,害虫3,997种;天敌1,757种(昆虫纲1,239种);采集标本数千种。此课题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城市园林部门拟定园林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以及实施检疫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6、种质资源保护 金花茶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为了保存这一极其珍贵的种质资源,南宁市园林局专门开辟了金花茶公园,并开展研究工作。杭州植物园收集保存了40余种浙江特有植物种类和104种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深圳植物园建立了国际苏铁迁地保护中心,收集了苏铁科植物11属约128种。此外,以上海植物园为主,经过全国各地有关专家参加的野生花卉资源调查,已收集到珍贵种质资源上千种。 (二)野生动物移地保护 1、建立谱系 建立野生动物谱系,是加强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现在,中国动物园协会已建立珍稀动物谱系管理制度,大熊猫、小熊猫、华南虎、金丝猴、黑颈鹤、丹顶鹤等9个物种已确定了全国谱系登录人。1997年举办了谱系管理软件SPARKS的培训班,并开始应用。只有使用国际上相同的格式进行登录,才能进行国际间的信息交流,这是中国动物档案管理与国际接轨的开始。进行谱系登录的动物物种将逐步扩大,现已有三个物种完成了全国谱系的登录工作,并已进入ISIS信息网。 2、大熊猫人工繁殖 从1963年北京动物园首次人工繁殖大熊猫至1998年6月,国内共繁殖大熊猫117胎,产仔178只,成活半岁以上的81只,现存64只。成活到半岁以上的成活率为45.1%.而成都动物园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自1980年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冷冻精液繁殖成活大熊猫以来,在原来仅有的6只大熊猫基础上,至1998年6月,共繁殖大熊猫31胎,产仔47只,成活半岁以上的27只,现存23只。中国动物园协会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保护繁殖专家组(CBSG)合作,于1996年12月召开了大熊猫圈养管理计划研讨会。经过认真研究,次年制定出了大熊猫圈养管理计划。该计划确定了圈养管理的长远目标:在中国建立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的大熊猫圈养种群,它将协助维持一个长久的、有生命力的野外种群。 3、其它珍稀濒危物种繁殖 为了加强野生动物的移地保护工作,我国除了在成都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之外,还建立了其它珍稀濒危动物繁殖基地,如梧州的黑叶猴繁殖基地、沈阳动物园的鹤类繁殖基地、重庆的珍稀濒危动物繁殖基地等。这些基地的珍稀动物繁殖,都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为濒危野生动物的移地保护作出了贡献。为了防止华南虎基因多样性的丢失和这一亚种的灭绝,华南虎保护协调委员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