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材料工程学
   毛竹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研究      ★★★ 【字体: 】  
毛竹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42:34   点击数:[]    

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都比林间土高[5],毛竹也不例处。根际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有利于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也明显刺激了植物体生长。而根际并没有刺激放线菌而使根际放线菌明显增加[12]。从Paravizas等对蓝羽扁豆(Lupinus hirsutus L.)根际微生物的研究来看,当离开根表3~6mm时,放线菌的数量就和非根际土壤没有多大差异了[12]。文中毛竹根区土壤放线菌数量和林间土无明显差异,一方面说明了毛竹根区放线菌刺激作用也不明显,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种林木根区土采样方法从某种程度上淡化了根际效应。
2.2 毛竹根区与林间土壤酶活性分析
表2 显示,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不同部位土壤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LSD法多重比较发现过氧化氢酶、 蔗糖酶和脲酶活性Ι、Ц、Ш度竹根区均显著高于林间土壤,而不同年龄竹根区土之间无明显不同。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Ι、Ц、Ш度竹根区土明显高于林间土,并不同年龄竹根区土之间也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Ц度竹根区活性较强。


注:表中数据为12个样地平均值;同列中不同英文字母表示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F0.05 (3.33) = 2.90,F0.01 (3.33) = 4.46;酶活性单位:过氧化氢酶,0.1mol·L-1,KMnO4·g-1·min-1;蔗糖酶、葡萄糖毫克数.g-1·d-1;脲酶,NH3-N mg·g-1·d-1;蛋白酶,NH2-N mg·g-1·d-1;磷酸酶,P2O5 mg·g-1·h-1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到,毛竹根区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均明显高于林间土壤,Ⅰ、Ⅱ、Ⅲ度竹根区各类酶活性平均分别是根区的1.28、1.94、1.48、2.00和1.82倍。根际区土壤酶活性高是土壤研究者一再证明了的事实[14、15]。根区有大量根系分泌的粘液和根表脱落物质,其上都附着各种植物分泌的酶,其次,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多,这些微生物也常释放出酶类[13],从而使根区土壤酶活性高于林间土壤。土壤中养分转化离不开酶的摧化作用,因而,毛竹根区土壤酶活性高有利于根区土壤养分的有效化,对毛竹生长极为有利。
值得一提的是,比较不同年龄毛竹根区土壤,就可发现Ⅱ度毛竹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多、酶活性较强,虽然象细菌数量、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活性等多重比较后并未显示Ⅱ度根区显著高于Ⅰ、Ⅲ度竹根区,但从不同年龄毛竹土壤R/S值(表3)仍可看到这些性质总体上Ⅱ度竹根区土较强。Ⅱ度竹根区土生物学活性强于Ⅰ、Ⅲ度竹说明随着毛竹新竹长成,根系逐渐发育,根系分泌物、根表脱落物逐渐增多,到了第3、4年根际区的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达到最高水平,以后随着竹子变老根系代谢能力又逐渐下降,根区土壤生物学活性又有一定的回落。毛竹这种随着年龄不同,根区土壤生物学性质发生较快变化的情况在其它林木上很少发现,这也从一个方面启示我们在研究不同土地及不同人为措施对毛竹根区土壤影响时,一定要选择相同年龄的竹子作为研究对象,才具有说服力。


注:R代表根区,S代表林间
3 结论与讨论
毛竹根区土壤细菌数量明显多于林间 土,从不同年龄来看,Ⅰ度、Ⅱ度竹根区细菌数量较多,它们和林间土达到了显著性差异,Ⅲ度竹根区相对较少。无论是不同年龄毛竹根区之间还是根区与林间土之间土壤放线菌数量均无明显差异。Ⅰ、Ⅱ、Ⅲ度竹根区土壤真菌数量都显著多于林间土,Ⅱ度竹根区又显著多于Ⅰ、Ⅲ度竹根区,并差异都达显著水平。毛竹根区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林间土壤,但Ⅰ、Ⅱ、Ⅲ度竹之间这3类酶活性均无明显不同。Ⅱ度竹根区土壤蛋白酶、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林间土和Ⅲ度竹根区土,差异达显著水平;蛋白酶活性Ⅱ度竹根区还显著高于Ⅰ度竹根区,差异同样达到显著水平。
值得指出的是在农作物上,研究根际土壤微生物时常常是针对根表几个毫米的区域,因而研究所得的“根际效应”(R/S)也都较大,R/S值一般为5~20,有的甚至更大[12],而本文中毛竹根区是指竹子根蔸区粘于根表1厘米之内的土壤,“根区”范围要大得多,因而R/S值相对较小。

参考文献
1.施卫明.根系分泌物与养分有效性[J].土壤,1993,25 (5): 263~265.
2.张福销.环境胁迫与植物根际营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Zhang F.S.,Treeby M.,Romheld V. And Marschner H.Mobilization of iron by phytosiderophores as affected by 
other micronutrients[J].Plant and soil,1990,130:173~178.
4.Zhang Fuso.Mobilizatiom of iron and manganese by plant borne and synthetic metal chelators[J]. Plant and soil,1993,155/156:111~114.
5.蒋秋怡.杉木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初探[J].土壤,1993,25 (5):271~273.
6.贾黎明.杨树刺槐混交林生长树种内营养关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996.
7.杨承栋,焦如珍.杉木人工森根际土壤性质变化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9,35 (6): 2~9.
8.Ichio N.,Akane M.Compar of Yezo spruce roots in the healthy and deleterious forests [J].Japanese Journal of Forest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铅电子装配的材料及工艺考虑

  • 下一篇文章:竹业的参与式发展实例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毛竹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毛竹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谈论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及其应用
  • ››关于循环流化床锅炉长周期运行的探...
  • ››关于卧式快装锅炉的金属腐蚀探讨
  • ››浅论砼质量问题的分析及处理
  • ››浅论地下汽车库多组分细水雾灭火系...
  • ››浅析室内空气污染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 ››高温抗磨材料制备技术及其应用
  • ››浅论冷拔用钢与顶锻用钢的关系
  •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的展望
  • ››挤出成形蜂窝陶瓷气孔密度分布的改...
  • ››毛竹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研...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