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按重要程度大小排序):(1)2008年奥运会(水上项目)主办城市:有利于迅速提高青岛市国际形象与地位,为吸引高技术产业提供良机;(2)国家海洋科技(含海洋生物科技)基地;全国海洋科技研究与开发、高等人才培养基地,为生物谷技术、人才源头建设提供坚实基础;(3)国家级疗养、康复基地:为生物医药产品应用、临床试验提供基础;(4)优越的人居环境:有利于吸引高级人力居住和创业;(5)国家知名企业集群: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啤、双星等国内及国际知名企业,为其它企业发展带来示范效应和名牌延伸的优越条件;(5)区位优势:拥有海、陆、空交通运输优势; 不利因素:(1)青岛市生物医药企业规模、数量、知名度等都相对较小;(2)青岛市海洋科技产业化程度偏低;(3)生物医药高技术人才相对缺乏;(4)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技术小企业)不发育;(5)咨询、中介、金融等创新服务机构相对缺乏。 2.4青岛生物谷基本结构分析 2.4.1深层结构分析 生物谷建设的文化理念。主要生物谷计划提出的理念主要包括:“集聚人才、集中成果、集成技术、集结资金、集散信息”的创业平台;让学家由“科学人”变成“产业人”,再成为“自由人”;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创业留人;政府就是“服务”。提出创建的生物谷文化包括:挑战自我,创业报国;经营自我,追求卓越;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瞄准市场,走向国际;长远规划,科学管理;技术创新,市场机制;人才战略,资本运营。在理念上的概括中,注意强调要素的集聚和塑造以人为本的创业环境,而对企业、产品和人才的国际化竞争与交流等理念强调不足。对文化的概括则缺乏精炼性,难以进行宣传和贯彻。 生物谷制度建设。生物谷计划提出的制度建设内容包括:“遵循国际规范和通行惯例,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学技术规律办事政府参与不参股,支持不包办,(宏观)协调不强制,(微观)服务不干预”;“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的的企业化科研机构高效率、大规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专业孵化器创业的文化氛围,靠创业留人的机制。”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对于政府对生物谷计划实施的国际规范化管理与服务强调不足;对于生物谷计划实施的企业化(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国际化、专业化运作模式强调不明显。 2.4.2组织结构分析 资源整合体系。(1)技术源头整合。建立国家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十分必要,但同国际、国内海洋科技(尤其是海洋生物科技)研究与开发机构的连接功能上需要进一步加强;生物谷现今同国际、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研究机构的联系尚比较分散。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战略联盟或合作伙伴,使得技术源头的稳定性、竞争力不强。(2)人才源头整合。青岛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对于生物技术人才的高级人才培育尚显不足;对国际、国内生物、医药领域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的吸引和联合培养野味内入正规渠道。(3)资金源头整合。生物谷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良好的风险资金引进、利用与退出机制,而现在生物谷的风险投资机构建设相对欠缺;随着国家加入WTO后对国际银行、证券、保险业的开放,青岛对于中小高技术企业的资金支持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有些资金源头缺乏对前景好的项目的有效、及时投入,职业化的相关咨询、中介服务机构比较缺乏。 技术及企业孵化体系。(1)应强化对被孵化企业、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功能,不仅包括物业、办公等服务,而更应该建立专业化服务分支机构,强调信息咨询、市场营销、人才流动、质量评价、资金运作等功能;(2)促使企业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建立学会及企业协会;(3)建立与国际、国内相关生物技术孵化器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生产体系。(1)生产基地发展空间有限,基地建设落后于孵化器的建设;(2)成熟生物医药企业(尤其世界500强中的生物、医药企业和中国知名医药企业)建立独立生产、研究开发机构(分支)比较缺乏;(3)生物医药企业的生产体系的建于本区发展有限空间形成一定矛盾。 管理与服务体系。现在尚处于政府的宏观管理为主的时期,专业化和国际化的战略规划与管理体系尚未形成;生物谷自身应企业化自主管理也处于初步阶段。服务体系的生物企业专业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运作方式应该企业化以及国际化程度也比较低。 2.5青岛生物谷运行机制分析 现阶段青岛生物谷的外部资源整合机制和外部市场开拓机制更多地具有自发的性质,对国际要素吸引和国际市场开拓、营销的良性机制尚待加强。生物谷内部运行的激励机制、交流机制、协调机制和监督机制正处于建设之中,而建设初期的关键是如何激发生物技术企业发展的动力。 2.6青岛生物谷发展判断 发展阶段。青岛生物谷处于发展的初期,其特征为:(1)具有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巨大潜力;(2)生物技术、人才、项目、资金等要素处于聚集阶段;(3)生物谷孵化、服务机构正在完善,产业化基地初步确定;(4)生物技术企业、产品尚未正式产出,国际、国内影响尚不明显。 发展途径。青岛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