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生命环境
   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 【字体: 】  
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1:42:10   点击数:[]    

论在中国或是在欧洲,最初的大规模旅行和探险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也加深了人们对景观的认识当然,景观一词在汉语中直到近代才出现,山水、风景一直被沿用)。人们已不满足于对自然地形、地物的观赏和对其美的再现(文学、艺术活动),开始更多地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它们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时间上的演化。特别是14-16世纪大规模的全球性旅行和探险(包括1492年美洲的发现和1498年去东印度航线的发现),使欧洲人对"景观"这一概念的理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时德语的"景观"(landschaft)已用来描述环境中视觉空间的所有实体,而且不局限于美学意义。19世纪中叶,伟大的动植物学家和自然地理学家洪堡得(Humboldt),将"景观"作为一个科学的术语引用到地理学中来,并将其定义为"某个地球区域内的总体特征"〔1〕。随着西文经典地理学、地质学及其它地球科学的产生,"景观"一度被看作是地形(landform)的同意语,主要用来描述地壳的地质、地理和地貌属性。以后,俄国地理学家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概念,赋之以更为广泛的内容,把生物和非生物的现象都作为景观的组成部分,并把研究生物和非生物这一景观整体的科学称为"景观地理学"("landscape geography" )。这种整体景观思想为以后系统景观思想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载体

景观生态思想的产生使景观的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早在1939年,德国著名生物地理学家Troll就提出了"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的概念。当然,关于景观生态学的思想产生得更早些。Troll把景观看作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空间的总体和视觉所触及的一切整体",把陆圈(geosphere)、生物圈(biosphere)和理性圈(noosphere)都看作是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景观生态学就是把地理学家研究自然现象空间关系时的"横向"方法,同生态学家研究生态区域内功能关系时?quot;纵向"方法相结合,研究景观整体的结构和功能〔1〕。另一名德国著名学者Buchwald(2〕进一步发展了系统景观思想,他认为:所谓景观可以理解为地表某一空间的综合特征,包括景观的结构特征和表现为景观各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的景观收支,人的视觉所触及的景观像、景观的功能结构和景观像的历史发展。他认为,景观是一个多层次的生活空间,是一个由陆圈和生物圈组成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他指出,景观生态的任务就是为了协调大工业社会的需求与自然所具有的潜在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1〕。

至于景观系统中各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Zonneveld作了深入的分析(图1中只列出了Zonneveld关诰肮圩槌杉肮叵档闹饕糠郑A硗猓琙onneveld还就景观系统的层次结构作如下划分:

1、生态区(ecotope或site):是最低一级的景观单位,每个生态区内至少有一种地理成份(如植被、土壤、水)在空间上的分布是较为均一的,其它成份也不会有很大的分异。

2、地相(land facet或microchore):由多个生态区所组成,每一地相内的各个生态区至少在某一地理因素(主要是地形)的影响下,在空间上出现一定的关系和分布格局。

3、地系(land system 或mesochore):由一系列地相所组成,本单位最适用于绘制景观调查图。

4、总体景观(main landscape或 macrochore ):是指某一地理区域内所有地系的总和。

图1 Zonneveld关于景观组成及其关系的分析(有删减详见Naveh and Lieberman, 1984)


在北美,长期以来尽管没有明确提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系统景观的思想和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却很早就有所发展。早在本世纪40年代,北美最早的植物生态学家之一Egler〔25〕就认为,植物与人的活动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这个整体是某一更高级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并作用于景观。以后,他又提出了"整体人类生态系统"("total human ecosystem")的概念。同时代另一位北美生态学家Dansereau〔26〕也曾提出,在环境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高级、整体和动态水平上进行景观的研究,并主张用"人类生态学"("human ecology")来研究人类对景观的影响。他把人对景观的认识和冲击理解为一种循环的和控制的过程,并用"意识景观/景观"(" inscape/landscape")的概念来论述从自然到人,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和从景观知觉到景观设计的过程。这是农学家、林学家、城市规划人员、景观生态学家及工程人员都要经历的。最终,人的主观意志将成为改造或创造景观的模板。这种人类意识作用下的景观,Venadsky曾用"理性圈"("Noosphere")的概念来描述,并推测,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圈将取代自然发生的生物圈,人类将生活在一个完全人工的世界里。该理论曾被Odumn〔27〕认为是"危险的哲学"。

Dansereau的理性圈的理论后来又得到了人类学家和自然哲学家Teilherd de Chardin的进一步发展〔1〕,他认为,凭着人类的主观能动,通过不断地自我反馈和调节,人对景观的设计和改造是值得信赖的。他把这种在人类主观能动作用下的景观设计和改造过程称为"理性起源"("noogenesis")。 Naveh和Lieberman 〔1〕则把景观生态学作为实现这种"理性起源"的重要工具,指出:人既是生物圈的组成成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论利用经济手段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

  • 下一篇文章: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方法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浅论园林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管...
  • ››探析生态原则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
  • ››浅论常用消防设施的日常使用与维护...
  • ››浅论生态环境影响下的城市建筑
  • ››探讨绿化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 ››浅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 ››谈村镇绿化问题的初步思考
  • ››浅论园林绿地工程建设的规范化
  • ››浅探绿化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 ››探讨城市机动车的尾气污染与治理
  • ››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