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生命环境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公平合理分配模式分析      ★★★ 【字体: 】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公平合理分配模式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1:41:30   点击数:[]    

综合效益,不利于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但可避免漫长的谈判协商过程和一些难以处理的国家间利害关系。

  (3) 整体分配模式:是流域国通过签订协议,认可并实施流域整体开发规划方案,为满足各沿岸国的水需求而进行流域水分配,这一分配方案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规划方案的完备程度,各流域国的合作与信任程度,是否有较为完善的流域法律与管理机制及其他技术、资金的支撑能力。

  3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分布与水需求趋势

  3.1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分布概况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东南亚地区著名的国际河流,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海拔 5167m 的小冰川[4],属太平洋水系,自北向南先后流经中国的青海、西藏和云南省及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5 国,在越南的胡志明市南部入海。从河源至河口,干流全长 4880km,流域面积 81×104km2(中国计算数字,湄公河委员会 1993 年年度报告数字为 79.5×104km2),多年平均径流量 4750×108m3,年平均流量 15060m3/s[5]。

  3.2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径流分布特征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典型的南北向狭长型河流,为雨水、地下水、冰雪融水复合型径流补给型流域,流域单位面积产水量下游丰于上游,左岸丰于右岸;河川水位年内变化:澜沧江上游地区,因冰雪融水补给明显,每年 4~5 月受气温影响,河水水位开始上涨而进入第一个汛期,称之为“桃花汛”;而澜沧江中下游至下湄公河流域,随着西南季风的侵入,各河段分期进入汛期并产生最高水位,上下游汛期最高水位时间上相差 1~2 个月[6]。

  3.3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目标分析

  3.3.1 下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分配与利用法规的发展

  如上文所述,流域内各国就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分配与利用达成协议或签订条约是较为理想的处理水纠纷的方式一样,下湄公河流域四国自 1957 年至今,先后成立“下湄公河流域调查协调委员会”、“临时委员会”以及“湄公河委员会”,发表了《下湄公河流域水域利用原则联合声明》,在 1995 年签订了《湄公河流域持续发展合作协定》[7](以下称《协定》)。《协定》中,第 5、6 条与第 26 条对水资源的利用及流域内分流及维护干流径流进行了规定,其中第 6 条的“干流径流的维护”规定:合作维持干流径流,以免分流、贮蓄、泄放或其它永久性的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历史性严重旱涝灾害例外:①在干季每月不小于可接受的最小月天然径流;②在湿季,确保洞里萨湖产生可接受的天然回流量,并且;③在洪水期防止日平均洪峰流量超过天然日平均流量。联合委员会对河川径流的分配和水位指南、监测并根据第 26 条采取必要的维护行为。这些规定体现了湄公河水量(特别枯水期水资源)在防洪、渔业、航运、灌溉以及控制海水倒灌中的重要作用。

  3.3.2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用水目标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枯季水资源利用与分配是一个有争议和要进行协调的主要问题。

  中国:中国境内的澜沧江主要为峡谷型—中山宽谷河流,耕地有限灌溉耗水量极少,而水能资源丰富,具有优良的电站建设条件与优势。据有关规划,到 2010 年,我国澜沧江流域内的用水量不到自产水量的 8%;在规划水平年内,我国境内用水造成对出境水量的影响甚微,不到出境水量的 5%,小于计算误差,可忽略不计。因此,我国水资源开发目标主要集中于非耗水型梯级水能开发,其开发效益根据何大明、杨明等人研究分析,可增加天然枯季流量 1000m2/s[8]。

  老挝:其产水量是流域内各国中最多的国家,占湄公河总流量的 35%,枯季万象平原需要一定的灌溉用水。另外,老挝作为内陆国家希望开发国际航运,并开发湄公河支流的丰富水能以推动对外能源贸易与国内的发展

  泰国:泰国东北部是湄公河流域需要灌溉面积最大的干旱区,在其 850×104hm2 可耕地中仅有约 6% 得到灌溉,如果枯季能从湄公河干流中抽取 400~500m3/s 的湄公河水,则对发展该区的农业和消除当地的贫困起到关键作用。

  柬埔寨:其境内的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湄公河流域最重要的洪枯水自然调节区,其每年湿季可吸纳上游洪水量约 460×108m3,在枯季向下游释放;其主要水需求是要求上游每年湿季保证相当的洪水来量,以保证湖区的洪泛面积,提高土壤肥力与有机渔饵。

  越南:枯季耗水量最大的是湄公河三角洲,主要是越南部分,约有 390×104hm2 农业和水产用地,每年 4~5 月,来自上游的径流约 2000m3/s,为防止海水入侵需用水约 1500m3/s,能用于灌溉的仅约 500m3/s,能灌溉约 50×104hm2 耕地。目前,该区枯季灌溉需水 1600~2000m3/s,因此,若要充分发挥区内土地潜力,并有效防止海水入侵,则需在枯季天然径流基础上再增加枯季径流约 2000m3/s。

  总之,要满足下湄公河各国的灌溉需求、洪水回流和防止海水倒灌,共需增加枯季径流约 3000m3/s[9]。

  4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分配模式

  4.1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分配模式分析

  从进步的观点看,国际河流水分配最合适、最理想的模式是采用整体流域规划分配。但就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从1998年大水看我国未来防洪减灾之路

  • 下一篇文章:长江洪水与生态建设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公平合理分配模式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公平合理分配模式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浅论园林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管...
  • ››探析生态原则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
  • ››浅论常用消防设施的日常使用与维护...
  • ››浅论生态环境影响下的城市建筑
  • ››探讨绿化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 ››浅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 ››谈村镇绿化问题的初步思考
  • ››浅论园林绿地工程建设的规范化
  • ››浅探绿化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 ››探讨城市机动车的尾气污染与治理
  •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公平合理分配...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