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绘画艺术
   陈醉绘画艺术解读      ★★★ 【字体: 】  
陈醉绘画艺术解读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3 21:47:37   点击数:[]    

清冷的“薄意”。这种兼得绘画性和装饰性之微妙的形式感,不仅普遍见于他包括作于文革时期早期作品,而且一直延续到晚近的油画,甚至于新近的国画。《空间,我们的》、《追思》、《圆,扩大的外延》、《熔》等油画代表作,都是在这种形式感的基础上向新的方面推进的。值得强调的是,这几幅作品以及《福》等,在以形、线、色彩分割或构筑画面空间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均衡中寓飞扬之势、统一中见巧趣变化的画面效果,显示了陈醉把握构图规律和空间形式品格的深度。
  陈醉有很好的色彩感和色彩修养。他的油画作品色彩亮丽丰富、细腻雅致,加上形态运势颇有考究的笔触效果,显得既有节奏平和的装饰味又不失油画所注重的厚重感。他并不在意描绘光照效果,但恰到好处的色彩对比和灵活的笔触处理,使其画面往往能给人以“透亮”的明快感。
  在形式特征上,最不能忽略的就是陈醉国画上的“肤色”处理。我觉得尤其像《惜秋图》和《追梦》(1998)那样的幽趣的“肤色”,是陈醉在国画人物用色上所取得的绝妙成就。毫无疑问,这项成就得益于他的西画色彩修养,也得益于他在国画化方面所下的探索功夫。这种“肤色”,感觉上很厚,圆润而丰腴,有一种若玉的蕴藉,仿佛带着女性肌肤的弹性和体温。但近前细看,它不过平平铺就且色性略为偏冷。其中奥秘除了色彩配比关系的恰到好处外,恐怕还与花青的渗透性和一些矿物质颜料的沉着性在既融合又分离状态中所呈现的微妙变化有关。另外,讲究的用笔方式,也是有关系的。
  诚如一些论者的评价,陈醉是一个画家型学者,又是一个学者型画家。这种评价看到了他在事业上的统一性。依我之见,统一陈醉事业两方面的,是他以丰厚学养铸成的文化眼光。这使他既可以“一分为二”地深入学术和艺术;也能够“合二为一”地融学理为绘画,化绘画为学理。正因如此,陈醉从未在理论家和画家之间感受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屏障,反而觉得是一体的两面。不隔的理论与实践、思考与创作、学理与画趣,恰恰构成陈醉独步于世的学术境界和艺术境界。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绘画回归:当代西方艺术的一种趋势

  • 下一篇文章:欣赏无定法 触类可旁通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陈醉绘画艺术解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陈醉绘画艺术解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阿里古格藏传佛教后宏时期的民间美...
  • ››超文本文学形式美学初探
  • ››中国新兴版画在现代美术史上的突出...
  • ››关于中国动画的发展方向的探析
  • ››关于平面广告的发展思考
  • ››思想史运动的“85新潮美术”的追忆...
  • ››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艺术生态
  • ››近现代美术语境中的岭南传统画家
  • ››技术决定的艺术生产论
  • ››简论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艺术化思想...
  • ››陈醉绘画艺术解读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