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除了要把握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方式之外,还必须追究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即学生主动参与的是怎样的一种活动,它必须对于学生具有教育的意义和学习的意义,也就是必须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此,那些学生参与程度高同时又具有较大教育和学习意义的活动是活动教学所追求的活功。
提高活动的内在价值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将活动的水平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活动的水平只有定位在学生正在形成,刚刚在成熟,刚刚在发展的区域内(即维果茨基所主张的最近发展区内)才具有教育的价值。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主体实践活动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出准确的判断。 2)向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
学生发展的动力是内在的矛盾冲突。活动教学所提出的问题如果不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的思维,就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也就不可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时,需要花大力气研究如何提出问题和提出怎样的问题,维持学习活动的适当难度,不断向学生指出讨论中有争议的部分,以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内向化水平
将从外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感性经验转化为理性思维,体转化为情感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内向化过程。提高内向化水平是指学生思维(情感)活动的深化,这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标志。
学生的思维(情感)运动来自于主体实践活动,同时本身也是活动,是活动教学中主体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对外部活动对象进行的感性物质活动需要向心理活动延伸,才能形成稳定的成分积淀下来。因此,有价值的教学活动应是能够在较高的水平上完成内向化过程的活动,是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情感)运动的活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的升华过程,要适时地将他们从与活动对象的物质性交互作用中转移到观念性的意识活动中来指导他们进行知识的构建,活动方式与认识方式的概括以及体验向动机、情感与意志的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