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电影艺术
   从《大话西游》看网络时代的符号消费      ★★★ 【字体: 】  
从《大话西游》看网络时代的符号消费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3 19:56:52   点击数:[]    

。大众想获得这些复制品就必须以商家为中介进行购买。而在数字化复制技术下,复制的权力则转移到了消费者手里,只需具备一些最基本的电脑、网络技能,大众就能对自己所选择的对象加以复制并据为已有。”[10]各种版本的《大话西游》影碟、图书,网络空间不断被应用的经典台词、网络小说、网络游戏,虽然作为原本的衍生物,但却独立于原本而比真实的现实还要逼真。网民只需动动鼠标,更多的“仿真”的拟象符号便在网络中不断蔓延。真实与虚拟的界线消失了,能指与所指的区分已不具有任何意义,正如博德里亚的预言,现实正在变成符号的禁令,人们沉湎于“能指”的狂欢而放逐“所指”的深度。

      三

    在《大话西游》的开头,至尊宝是斧头帮的帮主,带领着一帮弟兄过着浑浑噩噩的山贼生活。忽然有一天,两个美貌的女人闯进了他们的平静世界。在随后的一系列事件中,至尊宝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是五百年前的孙悟空转世,被观世音安排在这里等候唐僧,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至尊宝不愿相信这就是他的命运,但最后他死在强盗刀下,看清了紫霞留在自己心里的眼泪,终于大彻大悟,决心承担起自己的使命。

    其实早就有人发现这一模式与风靡世界的奥斯卡获奖影片《黑客帝国》有着惊人的相似:至尊宝时常在梦中被一个声音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镜子里的自己,尼奥也常常迷失在现实和梦境中,不知道哪一个是真实的自己;白晶晶和菩提老祖的出现开始把至尊宝往他的真正身份上引,墨菲斯也不断尝试让尼奥发现自己要承担的使命,看清他所原有的身份都是虚幻的;至尊宝被月光宝盒带回五百年前,并被唐僧等人告知其真正身份,而墨菲斯给尼奥服下红色药片,开始认识“the real world”;至尊宝拒绝承担责任,不愿保护唐僧,而尼奥也不相信自己就是那个“the one”;最后的结局,至尊宝戴上紧箍咒,变成孙悟空保护唐僧上路,而尼奥最后也承担起了自己的职责。

    在《黑客帝国》中有一个细节,主人公“救世主”尼奥手中拿着一本书,名叫《仿真和拟像》。这是博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的代表作之一,据说导演沃卓斯基兄弟是博德里亚的忠实信徒,要求演员在熟悉剧本之前,要先熟悉博德里亚的著作。甚至有消息说,沃卓斯基甚至曾经试图邀请博德里亚出演《黑客帝国》的一个角色,被博德里亚婉拒。[11]

    在《完美的罪行》一书中,博德里亚精辟地阐释了真实与幻觉的关系:“可以说,世界是一个根本性的幻觉。……为了消除它,就必须把这个世界视为实在的,给它以实在的力量,不惜任何代价使它存在并具有意义。”[12]在博德里亚的理论里,我们现在所有的世界是一个“幻觉”,我们存在的所有意义,就是为了证明这个世界是“真实的”——或者证明在这个幻觉的世界之外,存在着一个真实的世界。在《黑客帝国》中,尼奥被告知他一直生活在一个虚拟影像中,整个世界的虚拟影像都只不过是在一个巨大的计算机Matrix制造的一个程序中运行,只有他能够认识幻觉并且超越幻觉,最终带领大家走出幻觉,走向真实。

    设计出一个主人公,生活在被完全操纵和控制着的人造世界中,这样一种叙事模式在西方文艺作品中屡见不鲜。[13]这种模式的小说被称为“反乌托邦小说”。1998年6月5日,美国派拉蒙公司制作、彼得·威尔导演的电影《楚门的世界》公映。主人公楚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叫西海文的小城(实际上是一座巨大的摄影棚),楚门看上去似乎过着与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但他却不知道生活中的每一秒钟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在对着他,每时每刻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他,更不知道身边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内的所有人都是配合他的演员,所有人的出演只是让他确信是在真实的环境中。经过几次逃脱的努力失败后,楚门决定从海上离开这座小城,然而他却绝望地发现他面前的大海

     

和天空竟然也是这个巨大摄影棚的一部分。

    《大话西游》与《楚门的世界》、《黑客帝国》,不约而同地向人们讲述了一个“虚拟的现实”世界,主人公被安置在一个“被完美设计”的虚拟现实中。作为山贼头领的至尊宝最终发现自己实际生活在一个被观世音预先设计的虚拟世界——五百年前。楚门冲出了巨大的摄影棚,毅然走向远方的自由之路,而至尊宝却不得不面对与“救世主”尼奥相同的问题:究竟哪个世界是真的?

    楚门最终成功逃离西海文,而至尊宝却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中,并试图借助月光宝盒回到五百年前,使虚拟的世界真实起来。但是,“无论如何,幻觉是消除不掉的。……在真实中仅仅是真实的东西,在幻觉的影响下消失。在真实中超越真实的东西属于一种高级幻觉。”[14]《大话西游》和《黑客帝国》、《楚门的世界》深刻揭示了真实与幻觉这一后现代的巨大困惑,反映了人类的希望和焦虑,只不过《楚门的世界》选择了个人奋斗,《黑客帝国》选择了英雄主义,而《大话西游》则披上了一件爱情的外衣。

      四

    与《黑客帝国》生逢其时不同,《大话西游》中时空的变幻不定、人物身份的换位组合、对传统经典的消解式阐述,这些后现代主义的元素在十年前的中国难觅知音,因此放映之后,《大话西游》遭到票房惨败。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BBS的流行和VCD机的大量上市,《大话西游》戏剧般地席卷全国,征服了热爱时尚、藐视传统的年轻人。《大话西游》传播的过程,就是不断被符号化的过程,它的后现代意义被一步步揭示并加以强化。从这一角度看,《大话西游》的后现代经典的地位是被它的消费者所赋予的。广告商之所以看中《大话西游》,不是其产品本身具有与《大话西游》相应的符号价值,而是将《大话西游》的符号价值注入其产品,试图对消费者产生反作用。

    周星驰曾为大陆两家公司制作了多个广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广告对《大话西游》符号意义的借用,既包含了影视明星的因素,又融入了以网络为特征的后现代的时尚元素。符号本身对产品产生作用,产品的符号价值取决于另一象征物的符号意义,广告产品的消费主体也就是其象征物的消费主体。博德里亚断言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并不是直接消费产品本身,而是消费广告主对产品所赋予的某种社会能指。美国学者马克·波斯特说:“在后结构主义者的文本阅读实践中,意义是由读者主动构建的。”[15]事实上,“大话迷”首先将后现代符号意义赋予《大话西游》,而后将这一符号意义赋予广告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告的符号意义是由消费者主动构建的,广告商是这一意义传送的组织者而不是构建者。

    无厘头电影有着自己独特的社会内涵和文化土壤,原本处于社会文化边缘地带的“无厘头”文化,在网络的符号消费社会里却成为一种“权力话语”,原本被看作搞笑明星的周星驰在网络中却被拥戴为文化英雄,这的确是一个深有意味的反讽。

【参考文献】
     让·博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张昱.社会的虚拟化趋势[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何兰萍.波德里亚论被消费的休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9).
     杨平.《大话西游》现象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图书评论,2002,(8).
      布厄迪尔.论符号权力[A].学术思想评论(第五辑)[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
      让·博德里亚.符号的政治经济学[A].消费文化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让·博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9] (法)利奥塔德.类像与仿真[M].密歇根大学出版社,1994.
    [10] 殷曼婷.网络世界的文化消费.“文化研究网”.
    [11] 林扶叠.恐惧·技术·波德里亚——《黑客帝国》的意识形态源头[J].东方,2003,(9).
    [12] 让·博德里亚.完美的罪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3] 斯拉沃热·齐泽克.《黑客帝国》,或颠倒的两面[A].今日先锋(第11辑)[C].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4] 让·博德里亚.完美的罪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5] 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无厘头背后的深情——周星驰电影论

  • 下一篇文章:三种常见的电影剧作结构之比较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从《大话西游》看网络时代的符号消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从《大话西游》看网络时代的符号消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浅议电影中的服装艺术
  • ››为女性电影而战
  • ››对立和共存
  • ››青少年在青春电影中的形象探析
  • ››试论第六代电影的审美特征
  • ››浅谈喜剧中的悲情美-透析影片《非诚...
  • ››浅论从物质到非物质的转换
  • ››关于中国传统意象美在三四十年代电...
  • ››从《左右》看一种电影情节的发展策...
  • ››论当前电影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
  • ››从《大话西游》看网络时代的符号消...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