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坚强刚毅、百折不挠的气质。在影片中,人类所面临的是一个冷酷无情、与人为敌的外部世界。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只有勇敢、刚毅等气质的强者才能不失尊严地生存下去。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的价值与意义。 死亡英雄的美学效果 海明威的一生与死亡密切相关。出生入死的经历不仅给他带来创伤,也给他以启示。由于对死亡有着本真的体验和深层的感悟,海明威影片的改编也总是围绕着“死亡”这个主题。改编者把死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影片的形式加以反映,使原作品的内涵哲理形象地体现在影片的视觉效果上。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英雄多具有强健的体魄、超人的力量和坚强的性格。死亡英雄在与强敌的殊死搏斗中拥有巨大的战胜一切的力量(Meyers, 1982: 44)。哈里面对死神的心理承受力,桑提亚哥频临绝望时的自信,曼努埃尔与公牛搏斗的气概,无不表现出英雄为尊严而战的崇高形象。表面情节的死亡或失败为观众带来了自由意志战胜一切并最终胜利的信念。尽管这种力量没有让人领略到具体的胜利,却定能使观众感受到人的自由意志的伟大。而这一点往往不受评论家的关注。虽然曼努埃尔与公牛一起倒下了,弗朗西斯科与帕科倒下了,但他们的人格与尊严获得了新生,他们的意志与力量获得了锤炼。失败与牺牲是死亡英雄争取胜利与再生的转折点。死亡英雄改写了胜利与失败、希望与绝望的定义,也为读者带来了心灵的震撼。这是影片创造的一种独特的美学形态,是崇高与美的结合,是壮美。 影片中的死亡英雄还表现出淡化死亡压力的意向。他们蔑视死亡,态度超然,为观众营造了一种死亡并不可怕的氛围,使他们在面对死亡时摆脱一种常有的恐怖感和痛苦感,体会死亡美的意境。“死亡自有一种美,一种安静。”(Williams, 1981)《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是海明威“硬汉形象”的代表。在影片中,观众看到的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虽然没有死去,但是其85天的海上生活却是触目惊心的,是一场生与死的搏斗。圣地亚哥老人是在没有助手的情况下驾着一艘小船出海的,在茫茫的、孤立无援的大海上,老人在风雨中漂泊了80多天依然一无所获,这就是命运的嘲弄。但老人毫不气馁的坚持着 ,终于,他钓到了一条大鱼。老人还没来得及高兴,这条比小船还要大的大鱼又将老人带到了死亡的边缘,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和大鱼搏斗。再后来又为保护自己的猎物经历了与鲨鱼的斗争,但最终还是只剩下一副鱼的骨架。老人这才躺了下来,不是累的,而是松了一口气。整个过程一直笼罩着人和自然生死 抗争的氛围,残酷的外部环境使圣地亚哥老人处逆境而不气馁,英勇的进行反抗,坚强勇敢,刚毅正直的面对痛苦和不幸,承受命运的重压。无论是原作者海明威还是电影改编者都没有赋予老人高尚的死,而是将其置于生存与死亡的对立之中,在人与自然界的无情殊死斗争中看到生存的艰辛,老人的一切不懈的抗争都是在为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生存。“人们处处在为幸福,为值得他们追求的生活而斗争。他们不一定能够胜利,他们必须经历不幸和挫折。但是正像这个老人一样,一个个有能力取得日常攻击和指导如何取得胜利的人,在遭到最严重的挫折之后是不会是失望的。他不悲观失望,而是继续斗争。”(Baker, 1956)影片的改编者把人放到一个与死亡为邻的环境中,视觉震撼强烈,观众可以从中阐释人类生命的价值所在:生存。 结语 海明威小说的死亡主题源自生活,现于作品。他塑造的死亡英雄既是悲剧人物,又是壮美的永生形象。海明威的作品中大量的死亡主题、虚无主义主题、英雄准则都与他的死亡意识密切相连。海明威对死亡的强烈意识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反映在影片中的海明威的死亡意识是变化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既有恐惧害怕和逃避的一面,又有决不妥协轻蔑嘲笑死亡的一面。海明威的死亡意识构成了其人生观的重要部分,可以说它成就了一个海明威神话,也成全了观众流泪欣赏悲剧的至高梦想。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