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电影艺术

上一页  [1] [2] [3] [4] 


Tags:


   类型人物论      ★★★ 【字体: 】  
类型人物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3 19:53:44   点击数:[]    

他没有吹牛。他原来是舞蹈演员,最最拿手的是跳“拉腿蹦子”。别人在作那个动作的时候,身体倾斜,与地面顶多成六十度角。而他却能达到二三十度角,并在身体侧旋的过程中从地上捡起一圈哈达!正是凭了这一手,他才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了奖。可惜的是,他也仅仅会这一手,再加上他太爱喝酒,常常误事,后来在领导的劝说下索性退出了演出,干起了照明
R>  大概白玛自己也没有想到过还会重登舞台
R>  事情的起因是从内地某省来了个实力很强的歌舞团。尽管他们很谦虚地说:“是来向西藏歌舞团学习的。”但实际上却有着炫耀实力的意思。自治区领导发话了,要“咱们自己的歌舞团拿出点自己的绝活来”。我们团里领导得令后思谋再三,突然记起白玛的“拉腿踫子”。当下将白玛叫到排练场,让他蹦一个看,没料到他那童子功竟然盖过当初。团领导自是大喜过望,让他在最后的压轴节目中上场亮相,将节目推向高潮
R>  白玛成了全团人众望所归的人物,他心中的激动可想而知。在正式演出的前两天,他每天早晨都第一个出现在排练场里,他知道,演出那天自治区的首长会尽数地坐在台下,无论如何不能出一点纰漏
R>  然而正式演出的那一天他却出了大事
R>  原来,由于他太渴望重返舞台了,结果是邻近登台他却害了怕,怕得两腿直哆嗦。为了给自己壮胆,他偷偷地喝了很多酒。到他上台的时候,果然气壮如牛!在音乐声中,他象急速旋转着的车轮,以不到三十度的侧倾冲出了侧幕。立时,台下掀起了海潮般的掌声!按照规定,他只要围着舞台转上一圈就可以下场了,但不知道是因为酒精的作用,还是观众掌声的刺激,一圈之后他竟然没有停下来。乐队的指挥愣了一下马上喊了声:“反复!”又把音乐重奏了一遍。可是,二圈之后白玛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观众的情绪到达了极点,震耳欲聋的掌声一下下地砸在白玛落地的节奏上
R>  团长的脸都急得发白,对着台上的白玛喊:“行了,快下场!”然而白玛已经失去了控制,只管一路地在台上蹦着圈,那光景就好象要把生命全部在这里蹦完似的
R>  突然,他偏离了轨迹,在观众的惊叫声中翻下台去,狠狠地砸在月池里的小号手身上!当人们将他从地上搀扶起来的时候,白玛的眼睛虚眯着,好象刚刚从梦中醒来。团里女同志哭了,连团长的眼圈也红了…
R>  后来,当然白玛又回到了侧目边的灯光操纵室。他还和过去一样熟练地按动那些开关,搬动那些闪着火花的电闸。不过,直到我离开那个单位,我却再也没有听他骂过哪个演员……
P>  上面这两则人物性格的小品文练习是我平日里闲来无事的时候信手写下的,无论陈先生还是白玛的故事,都是在我生活中发生过的真人真事。只不过在将他们写下来的时候我多少作了些性格的夸张处理。在陈先生身上我夸张了他那种可爱的“老小孩”性格。陈先生是个十分谦虚的人,但如果我只写他谦虚的品德这个人物就会概念化。现在,我将他的谦虚和他有很深的学问这些特点用“老小孩”这样一种特殊的性格方式表现出来,就使人物显得更可爱了。我认为,电影是艺术,艺术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复制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性格特征可能比较朦胧,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如果想认清一个人的性格就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数十年。如果电影编剧只把生活中人物性格的原始状态向银幕上搬并美其名曰尊重生活,我们还上电影院看电影干什么?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应该是从生活中人物性格状态加工提炼的结果,观众有权力要求剧作家提供比之生活中的人物更鲜活的性格
R>  在这里,我想申明的一点是,电影并非都是夏衍先生说的“俗文化”。类型电影只是电影中数量最多商业性最强的那一部分。在世界电影史的长河中,有很多电影艺术家为将电影提升到能够同其他艺术姊妹比肩而立的高度作出了执着的努力,也产生过众多的成功之作。所以,上面我们谈到的类型化人物仅仅是电影人物的一种,比较为普通观众喜爱的那一种,却不是电影人物的全部。我们不能就此得出结论:电影艺术就是下里巴人的玩艺儿,因此只能将剧作中的人物作类型化的处理。相反,电影艺术也创作出了大量的性格丰满的、多层次和多侧面的性格。电影艺术经过百年的跋涉发展到今天,在如何看待电影人物和如何塑造电影人物性格方面有着显而易见的观念变化和形形色色的不同认识。让我们将这些问题留待下一次来讨论吧。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电影小品练习:磨刀不误砍柴功

  • 下一篇文章:电影剧作模式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类型人物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类型人物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浅议电影中的服装艺术
  • ››为女性电影而战
  • ››对立和共存
  • ››青少年在青春电影中的形象探析
  • ››试论第六代电影的审美特征
  • ››浅谈喜剧中的悲情美-透析影片《非诚...
  • ››浅论从物质到非物质的转换
  • ››关于中国传统意象美在三四十年代电...
  • ››从《左右》看一种电影情节的发展策...
  • ››论当前电影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
  • ››类型人物论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