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电影艺术

上一页  [1] [2] [3] 


Tags:


   论“第六代”电影中的保守倾向      ★★★ 【字体: 】  
论“第六代”电影中的保守倾向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3 19:51:43   点击数:[]    

声音呢?回到文章开头所讲的两部影片。
《哭泣的女人》让观众对人物不存在丝毫的幻想,这里没有脉脉含情,只有直截了当。让我们接触到了人的实在,她让人恶心,就像戏剧大师布莱希特的《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也许能抛弃幻想,建立起对生存的真实感受。
《回家过年》中同样没有任何理想主义的色彩,张元让我们感到现代社会中宽容的重要,绝望的困境是我们生活的起点,也许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活得会比以前更好。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宗教意味,如果走得更远一点,去除对女主人公道德美化的修辞策略,回家过年的罪犯原来就是十恶不赦的恶棍,那影片救赎的意味是不是会更浓呢?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何处才是立脚的根基?可爱的传统固然能博取观众的同情,但简单地回到传统显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第六代”电影怎样才能找到启蒙话语的价值资源,走出这个矛盾?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执着才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无比尴尬的境地?我们期待他们走出这样的困境。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国电影市场综述

  • 下一篇文章:当代中国电影:市场与营销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第六代”电影中的保守倾向”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第六代”电影中的保守倾向”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浅议电影中的服装艺术
  • ››为女性电影而战
  • ››对立和共存
  • ››青少年在青春电影中的形象探析
  • ››试论第六代电影的审美特征
  • ››浅谈喜剧中的悲情美-透析影片《非诚...
  • ››浅论从物质到非物质的转换
  • ››关于中国传统意象美在三四十年代电...
  • ››从《左右》看一种电影情节的发展策...
  • ››论当前电影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