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经济法

上一页  [1] [2] [3] 


Tags:


   农地承包权的历史考察及法律问题      ★★★ 【字体: 】  
农地承包权的历史考察及法律问题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5:56:54   点击数:[]    

利。实际上,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关键不是基于国家的强制性制度供给,恰恰是需求诱致性制度的创新。基于以上理由,我国在宏观上进行原则性制度供给的同时,应当确保并鼓励自发性制度的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既要体现其财产属性,又要体现其身份权属性,还应当注意在适用过程中,实现形式的灵活变通。
  日耳曼的古典文献里有时称法官为“寻找法规的人”,认为法官的作用不在于寻找一种新的解决方法,而在于寻找符合他周围群众意愿的解决方法。[6]引用这一说法,对中国立法者而言,应该“眼睛向下,从农村社会生活中发现规则并创造规则,而不是从法学概念出发,削足适履”[7],应该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寻求符合农民大众意愿的解决方法。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法律上的具体体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迁必然会引起土承包经营权的变化。而法律不能总是在诱致性制度变迁之后而对其进行法律化和制度化。法律应当具有前瞻性,因此我国立法机关应当制定前瞻性的法律,及时有效的满足土地制度的需求,节约社会成本。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9页。
  [2]李进之等:《美国财产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3]《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3页。
  [4]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47页。
  [5]蔡守秋:《环境资源法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30页。
  [6][法]享利·莱维·布律尔.《法律社会学》[M],许钧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6页。
  [7]蔡华:《土地权利、法律程序和社会变迁》[J].战略与管理,2000(1)。
  
                          


转自: 声 明: 本论文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来信指正。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新的劳资关系格局中单位对职工处罚的再分析

  • 下一篇文章:浅析区域协作执行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农地承包权的历史考察及法律问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农地承包权的历史考察及法律问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浅谈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衔接
  • ››环境法存在何以可能
  • ››美国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中的司法原...
  • ››论经济法的精神
  • ››半道“宰客”也是抢
  • ››招投标公证的尴尬
  • ››浅析区域协作执行
  • ››农地承包权的历史考察及法律问题
  • ››新的劳资关系格局中单位对职工处罚...
  • ››试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完善...
  • ››农地承包权的历史考察及法律问题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