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些有效的措施来规避企业并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才是最好的选择。任何一个理性的法律人或是经济人都不会采用所谓的“休克疗法”,完全取缔企业并购,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我们已经说明了,与竞争市场相比,垄断者没有有效地配置资源。垄断生产的产量小于社会合意的产量,收取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一般说来,我们会采取以下一些手段来规制垄断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第一,努力使垄断行业更有竞争性。以美国为例,假如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想合并,那么,这项交易在付诸实施之前肯定会受到联邦政府的严格审查。司法部的律师和经济学家会有力地确认,这两家大软饮料公司之间的合并会使美国软饮料市场的竞争性大大减弱,从而引起整个国家经济福利的减少。如果是这样的话,司法部将对合并提出诉讼,而且,如果法院判决同意,这两家公司就不能合并。政府对私人行业行使的这种权利来自反托拉斯法,正如美国最高法院曾经说过的,反托拉斯法是“最全面的经济自由宪章,其目的在于维护作为贸易规则的自由和不受干预的竞争。”反托拉斯法给予政府促进竞争的各种方法,这些法律允许政府阻止合并,例如我们假设的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之间的合并。他们也允许政府分解公司。例如,美国政府1984年把大型通讯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分为八个较小的公司,最后,反托拉斯法禁止公司以使市场竞争减弱的方法协调它们的活动。反托拉斯法有代价也有利益。有时公司合并没有减弱竞争,而是通过更有效率的联合使生产降低了成本。这些合并的利益有时称为“合并效应”。如果反托拉斯法是为了增进社会福利,政府就必须能确定哪些合并是合意的,而哪些不是。 第二,管制垄断者的行为。政府解决垄断问题的另一个方法是管制垄断者的行为。在自然垄断的情况下,例如自来水和电力公司中,这种解决方式是常见的。不允许这些公司收取他们想收取的任何价格。相反,政府机构管制他们的价格。 第三,把一些私人垄断变为公共企业(公有制)。这就是说,政府不是管制由私人企业经营的自然垄断,而是自己经营自然垄断本身。这种解决方法在欧洲国家是常见的,在这些国家的政府拥有并经营公用事业,如电话、供水和电力公司。在美国,政府经营邮政服务。普通一类邮件投递常常被认为是自然垄断。经济学家通常喜欢把公有制的自然垄断私有化。关键问题是企业的所有权如何影响生产成本。只要私人所有者能以高利润的形式得到部分利益,他们就有成本最小化的激励。如果企业管理者在压低成本上不成功,企业所有者就会解雇他们。与此相比,如果经营垄断的政府官僚做不好工作,损失者是顾客和纳税人,他们只有求助于政治制度。官僚有可能成为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并企图阻止降低成本的改革。简而言之,作为一种保证企业良好经营的方法,投票机制不如利润动机可靠。 第四,上述三项旨在减少垄断问题的政策都有缺点。因此,在经济学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政府通常不要设法解决垄断定价的无效率。曾经由于产业组织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在他的《财富经济学百科全书》中这样写到: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理认为,竞争性企业经济将从既定资源存量中产生最大可能的收入。没有一个现实经济完全满足这个定理的条件,而且,所有现实经济都与理想经济有差距——这种差距称为“市场失灵”。但是,按我的观点,美国经济“市场失灵”的程度远远小于植根于现实政治制度中经济政策不完善性所引起的“政治失灵”。正如这段引文所清楚地表明,决定经济中政府的适当作用需要与有关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判断。
行文至此,也到了该给这篇“冗长”的论文结尾的时候了。公司资本自由流动,是市场经济存在并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既然如此,公司之前的收购与兼并就必然成为一种经常性的现象。另外,资本的证券化也使得公司收购活动可以越过目标公司经营层而直接同公司股东进行交易,证券市场的日益规范与完善也为活跃公司收购活动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希望本文通过以上关于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界定其本质特征,结合中外立法例阐述了对上市公司收购的简要评析,具体对要约收购、协议收购和反收购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能够为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立法的完善进一些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赵炳贤:《资本运营论》.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82─83页. [2] See Robert W.Hamilton, Corporrations, West Pulishing Co.,1133(fifth edition,1994). [3] 陆风雷:《西方新一轮企业兼并热潮:特点与原因》.载中国证券报,1996-08-08.5版. [4] 汤欣:《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收购》.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59─160页. [5] 吴敬琏:《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1.170—171页. [6] 张亚芸:《公司并购法律制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71—72页. [7] 张亚芸:《公司并购法律制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21页. [8] 王亦平 马强 王轶:《公司法理与购并运作》.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517页. [9] Henry Campbell Black 1979, “Publishing Black’s Law Dictionary, fifth edition”,West Co.23. [10] 王亦平 马强 王轶:《公司法理与购并运作》.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504页. [11] 王亦平 马强 王轶:《公司法理与购并运作》.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505页. [12] 何自力:《法人资本所有制与公司治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140-141页. [13] 张亚芸:《公司并购法律制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87-88页. [14] 深圳市产权交易所:《现代企业收购与兼并》.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5-6页. [15] 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29页. [16] 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38页.
The purchase of the listed company and enterprise annexation theoretical question studying
Shen Shu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Chongqing 400031) Abstract:It is that the large-scale social production develops into the result at certain stage under a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 that the company merges. This text adopts to the background analysis and system design which merge the behavior, show merging protrudingly as the property right trading activity of a kind of enterprise, vitalize enterprise's stock assets, optimize limited resource distribution, promot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 promote enterprise form 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raise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etc. positive effective function respect give play to, fully show the influence power that it is in the modern economic life. The final purpose of this text lies in merging the introduction Chinese business circles of such modernized enterprise operation with legal and rational idea ,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osperity of China's economy. Key word: Purchase Annexation
|